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_第184章 北伐(4k)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4章 北伐(4k) (第2/3页)

因为朱元璋他们知道杨宪并不是在空口白话,在吹牛。

    这几年下来,杨宪所说的每一件事情,最终都做到了。

    “上百万,上千万斤重的货物,即便是有轨道的帮助,那得要多少匹战马才能拉动?”朱标震惊道。

    不,应该是无论多少匹战马都拉不动吧。

    “用马自然是拉不动的,到时候得采用其他的动力,采用火力。”杨宪笑了笑,接着开口道。“而且这些枕木的车轨到时候也不能再用了,得重新换成百炼钢的铁轨,”

    原本朱元璋还想着无论杨宪提出什么要求,他都给提供,因为一次性运输百万斤重的货物诱惑力实在是太大了。

    可一听到,所有轨道都要换成百炼钢的铁轨,立马就放弃了。

    对如今的大明来说,枕木的车轨能够铺设全国,已经就谢天谢地了。

    要是全部改用铁轨,得用多少百炼钢啊。

    要知道百炼钢朝廷是用来制造兵器用的。

    根本没有余量,用来生产如此大规模的铁轨。

    杨宪心中自然也清楚这件事,因此到时候灌钢法还得进一步改良,只有从根本加大钢铁产量才行。

    此刻在朱元璋、朱标看来还是天方夜谭的事情,却已经在杨宪的规划之内。

    这几年,基础积累的差不多了。

    等到这次北方战事一定,将漠北草原正式纳入大明治下后。

    杨宪决定加快发展的进度,如果说原本的大明是一辆正常奔走的马车,这几年因为杨宪的到来,变成了如今的疾驰的轨道列车。

    那么杨宪要做的是将大明彻底变成一辆轰鸣的钢铁巨兽。

    将萌芽的西方科学的脖颈,一口咬断。

    这个时空,有他在。

    那长达百年的近现代的屈辱将不可能出现。

    杨宪的目光,显然已经不仅仅只是落在北边的那片草原。之后西进和出海也必须安排在日程上了。

    “杨卿,杨卿?!”

    朱标的声音忽然从旁边传来。

    “太子殿下。”

    “杨宪怎么突然愣神了,在想什么呢?”朱标开口问道。

    回过神来后的杨宪笑着摇了摇头,开口道:“在想着日后扬州城该如何继续进一步发展。”

    心里想着的是大明,嘴上却只说扬州。

    “不管再怎么发展,都得需要钱,需要很多的钱。”朱标脸上露出一丝尴尬,接着开口道。“就像杨卿方才提到的用百炼钢铺设铁轨一事,如今国库是根本无法负担,就算它真能做到,一次性拉上百万斤重的货物也没有用。”

    在朱标看来,反而是大明的国力,阻碍了杨宪施展才华。

    他心里想着的是,日后如何努力才能做到不让国力原因,拖累了杨宪的发挥。

    在朱标眼中,杨宪就是实打实的大明国师。

    朱元璋将自己儿子脸上的神情看的一清二楚,他忽然开口道:“杨宪,这次北伐由你领军,只是和前次不同的是,前次你只是挂名,这一次天德将不会随行。也就是说将会是由你一个人完全带兵打战,当然老四与你同行。”

    这是朱元璋深思熟虑后的决定,杨宪自然拒绝不了。

    杨宪看了朱棣一眼,很显然他也和朱标一样,猜出了朱元璋下一步的动作。

    只有朱棣本人,此刻还懵懂无知。

    少年心性,也能理解。

    而且这次北伐,要说危险,几乎没有。

    毕竟杨宪身为三军统帅,用不着身先士卒,稳坐中军大帐就行。

    身在北平城内的话,同样可以触发系统被动。

    事实上,以杨宪如今的身体素质,完全用不着那么小心。

    日子一天天过去。

    北平城外,已经开始陆续出现少批的草原探子。

    大战在即。

    大明朝廷也紧张地运作起来,各大部门紧锣密鼓,配合默契。

    谁也不敢在这个时候,触碰老朱的眉头。

    洪武五年,初冬。

    京城的列车站上。

    这次的列车车厢里没有装满粮草辎重,而是装满了大明的将士。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