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98章 吴王和左仙人的火药 (第1/2页)
第299章吴王和左仙人的火药 许都。 陆翊带着将士们进入许都之后,严令对百姓秋毫无犯。 之后,他没有直接进入皇宫。 一方面,他让马良代替自己在许都城内安抚百姓,宣传江东大军乃仁义之师。 另一方面,他和贾诩、陈宫、太史慈、张、高览等将士们商议之后的行动。 主要包括: 一,要不要趁势对袁绍进行追击。 二,天子刘协已驾崩,国不可一日无君,该推谁出来做天子。 三,派何人去拿下汝南。 四,派人从小沛前往援助徐州。 最终经过商议,派黄忠领兵四千,南下汝南。 如今汝南虽然还在袁绍占据之中,但是,它已经被包围了,而袁绍也撤军了。 因此,拿下汝南应该不是难事。 黄忠领命而去。 让太史慈为统帅,带领三万弓步兵,六千骑兵,继续趁势追击袁绍大军到官渡处为止。 之后,在官渡安营扎寨,并再次建立军营。 虽然暂时不再北上,但是,要时时防范袁绍大军再度南下。 而且,也需要训练将士。 以前庐江军团都是在合肥练陆军,濡须港训练水军。 如今,大江一带已经完全由江东控制,已经不需要如此庞大的水军了。 有程普那一支水军足够。 刚好可以将所有庐江军团拉到官渡一方面训练陆军,以将军北上或者西进。 官渡之后,就不再前进。 袁绍此次吃了大败仗,但是,未伤及根本。 继续北上,那就是漫长的征战。 江东如今的形势,根本不容许继续开战。 太史慈领了命令,带着陈武、潘璋、蒋钦等将领,从许都直接拉着大军开赴官渡。 在太史慈离开之后,陆翊又令张和高览率领六千骑兵从小沛驰援徐州,逼退袁绍长子和次子的军队,护住徐州。 在这之后,便是商量该推出谁接任天子之位。 最终众人商议,推出先帝刘协和曹cao之女曹华之子,已经五岁的刘冯为帝。 建安四年十月初九,刘冯正式登基称帝,改年号为泰安,寓意国泰民安之意。 新帝为表彰吴侯陆翊击退袁绍,匡扶汉室之功,册封吴侯陆翊为吴王,加九锡、建吴国,定国都于吴县。 吴国拥有扬州九郡之地,置丞相、太尉、大将军等百官。 而前方太史慈那边也传来消息,他们已经赶到官渡,在官渡安营扎寨起来,袁绍主力大军已经退回了邺城,留淳于琼等将领驻守陈留。 在张和高览统领骑兵从小沛支援徐州之时,袁绍长子和次子大军也从徐州退了出去。 袁绍长子大军退守濮阳。 袁绍次子袁熙大军退守幽州。 徐州的危急,解除! 泰安元年十月廿日,新帝任命中领军陶商为虎贲校尉,变更三千丹阳精锐为禁军,镇守许都。 任命蒋琬为许都令,掌管许都治安等事宜。 泰安元年十月二十五,吴王陆翊率领两万江东子弟还有江东文武百官退回吴国。 十一月初九,陆翊乘坐着南宫家迎接的船只,登陆区阿港口。 整个区阿港口都人山人海。 文武百官和各大世家早已经得到陆翊要回归的消息,全部赶来迎接。 这也是诸葛若雪第一次带着陆家全族赶到港口迎接。 左都督程普也率领着第四军团所有官员赶来。 陆翊在南宫雁和施桓、陈宫、贾诩等官员的簇拥下,从战船上下来。 看着港口人海齐齐高呼“吴王”,陆翊长长感叹了一声。 从穿越至今,历时八年,他终于从当初那个在吴郡扮野人,因为奇装异服短头发而不断躲避追杀,却又不得不经常潜伏人群附近,学习这个世界地方话和官方语,凄凄惨惨的普通人,变成了吴王了。 虽然他依旧记得他原本叫什么名字。 可是,现在那名字却显得如此陌生。 穿越前的那些生活,也都像是做梦一般。 脑海里浮现陆康、周瑜父亲周异等人的面容,陆翊笑了一声。 如若陆康泉下有知,不知道他会不会感到欣慰。 自己这个曾经的陆家“旁支族人”,已经带着陆家登顶江东第一世家,还创建了吴国了。 周瑜父亲周异会不会死不瞑目? 自己非但覆灭了整个周家,送他独子周瑜下去和他相见,还创建了吴国。 眼看着诸葛若雪抱着陆枫,招呼着大乔、小乔、吕绮玲、袁茵、黄月英、曹节和孩子们上来,陆翊也迎了上去,给她们每个人一个拥抱。 乔国老站在一旁,长长的胡须下,嘴角已经咧到了耳后根了。 原本他被江东百姓称为“国老”,那都是吹捧的成分。 如今,随着女婿陆翊登顶吴王,他就是名副其实的国老了! 和诸葛若雪等女拥抱之后,陆翊这才和陈登、张、程普等大臣一一寒暄。 一直到正午,陆翊才得以回到府衙。 陈登早已经准备了宴席,给陆翊等人接风洗尘。 宴席过后,已经到了深夜了。 文武大臣一个个喝得醉醺醺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