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零一章 大宗山门,岂能无灵脉?老姆不介意把气氛再往上推一推 (第1/2页)
法海穿越唐三藏正文卷第五百零一章大宗山门,岂能无灵脉?老姆不介意把气氛再往上推一推地书。 相对于天书封神榜、与人书生死簿来说,似乎在三界之中并不怎么显眼,但绝对无人敢忽视地书的存在。 传闻中,地书还有很多名字。 比如《天地宝鉴》《大地胎膜》《谈地真经》等等,还有人说地书是《山海经》. 当年法海与镇元大仙论道时,镇元大仙对此曾经做出过解答—— 以上都可以说是地书没错,但地书绝不只是他们。 简而言之,不论是《天地宝鉴》《大地胎膜》,还是《谈地真经》《山海经》,都也只是地书在三界的显化。 而地书的神妙,远不止于此。 据说其中内涵山海,便是镇元大仙的人参果树,也全赖地书中的水土才能在三界之中养活。 相对于封神榜与生死簿来说,地书毕竟是独属于镇元大仙的成道之物,旁人也不可能越过真元大仙去窥探其神妙。 但可以想象的是,镇元大仙能够把万寿山放在西牛贺洲,且让优婆罗陀佛与接引佛祖两位圣人化身都无可奈何.这其中除了镇元大仙本身的修为超绝之外,地书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今日,在场的众人可以说是能够大开眼界了,毕竟能够亲眼见识到镇元大仙祭出地书为三藏法师开宗而贺喜.绝对算是不虚此行。 往后行走三界,那可都是极大的谈资,但凡说出今日景象来,那都是要引动旁人惊呼的。 这叫什么? 这就是见识。 且说镇元大仙一手托着地书,一手掐着法诀,口中念念有词,却全都是大家根本听不懂的密语法文,一道道青光自地书之上流转. 而后更见土玄两色相交,化作龙形于半空中缠绕。 这是! 龙脉?! 李世民下意识便从座位上站起来,但随后便眉头一展,似是长舒了一口气。 不! 不是只是龙形,并无龙气,应当只是凝聚出了一条灵脉出来。 身为天子的李世民,对此等气息最是敏感,他自然能够察觉到其中的关窍。 众人见此刻见一条灵脉竟然就在镇元大仙举手投足间凝聚心中惊骇之意,更是难以言表。也就是这大慈恩寺在长安城中,若是将这一条灵脉化入乡野之中,恐当即便是一座洞天福地。 不愧是地仙之祖,果真出手不凡。 “唯识法教,既然是佛门大宗,其山门之处,岂能无灵脉?” 长安是大唐国都,天子所在,更是龙气汇聚之所。 镇元大仙自然知道轻重,自然不会让长安城中出现第二条龙脉,只是这由地书山海显化之灵脉皆为龙形而已。 况且这人间龙脉其上的因果非同小可,镇元大仙作为玄门大能,轻易也是不愿意同“人道”有什么纠葛的。 镇元子以大法力,将这灵脉压缩,遁入在了大慈恩寺之下。 轰—— 别说是一个大慈恩寺,就是整个长安城,也同样受到了惠及。 天地灵气仿佛归巢一般,向着长安城中奔涌而来,与之前那先一步会汇聚而来的佛门气运,似乎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镇元大仙扶须而笑曰:“此番,才像是个佛门大宗之景象。” 从东海仙岛过来的神仙们见了这等景象,也是纷纷赞叹镇元子神通,这一条灵脉汇入大慈恩寺之下.假以时日,等此灵脉成长起来,恐怕这整个长安城都要了不得了。 而受到这些灵气洗礼的凡人们,其天赋资质,也绝对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等今日之事传扬出去,这大慈恩寺的香火想不旺盛都难啊。 但.大慈恩寺不受香火。 好处,镇元大仙是给的足足的,至于说这一条灵脉灌注下去,给大慈恩寺带来的麻烦那就要看三藏法师自己的手段了。 毕竟因果循环,天下也没有掉馅饼的事儿。 既然得了这些机缘,那么自然就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来,而法海最不怕的就是这个,可谓是来者不拒。 如果连这点贺礼收得都畏首畏尾,也不必在人间普渡什么众生,不如寻个深山躲起来,独善其身的好。 法海很清楚一件事,仅凭一己之力,想要渡化众生无异于是痴人说梦。 观音菩萨怎么样? 救苦救难千多年,这三界不照样还是这个样子? 遇事求神拜佛,是最不可取的,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求救不如自救唯识宗的教法,便是教人自救上岸的。 当然,在自救的路途中,顺便向同路之人搭把手,那就更好了。 想要做成此事,不在一朝一夕,法海更不会好高骛远。 故而,要先做一个基本盘出来,因此适才他受大日如来所邀,自证如来;又没有拒绝天庭的天道擢加,升唯识宗为唯识法教,成为佛门大宗.现在面对镇元大仙所赠的一条灵脉,也一并坦然受之。 唯识法教想要真正在三界站稳脚跟,唯识教法想要真正在三界弘扬出去.这些都是必不可少之备。 一个教宗,总不可能只有他一个人。 灵气太盛,对于长安来说其实并不是好事儿,也就是现在大唐的文武还算是龙精虎猛,精明强干,否则他们还真没把握应对未来之变化。 而法海自然也知道,在中原这片土地上,宗门是绝不可能凌驾于国家之上的。 否则火云洞中的人王们,绝对不会坐视不管.天道,也不会允许在南州发生这样的事情。 否则当年的大贤良师,也不会遭受天道反噬而陨落.但大汉之龙气,终究也是被他斩落四散而去,形成三国之乱局,即便是有晋一统,可依旧龙气不稳。 毕竟即便是大汉灭亡的时候,各路诸侯也是按着各地的蛮夷胡羌们揍的。 但随后的八王之乱与五胡乱华.让神州大地重燃战火,且不说南北朝分裂对峙近一百七十年,在东晋灭亡之前,北方还有五胡十六国更迭不断,可谓是烽火连天,乱战不休。 那个时候的诸天神佛,又在什么地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