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雨仙尘_第四章 再见恩师,笑谈儒仙之道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 再见恩师,笑谈儒仙之道 (第1/3页)

      云封气冲冲的闯了进来,听云清月说了这事,一脸铁青。

      他虽然不是朝廷重臣,但好歹是堂堂一侯爷!云府从先祖传承至今,也有两百年的历史。今日好不容易巴结到国子监祭酒,竟出了这个乱子,你让他侯爷的脸往哪搁?

      云鸿屹然起身,袍裾轻逸,整个人若无其事,直朝着门外走去。反是云寒,被云封一句话骂得找不着到道,愣在原地半晌。云鸿也懒得去管云寒,兀自匆匆走向门外,眼前,他看到了一个身着青衣的男子。

      这人年纪不大,只有三十多岁。一对稀疏的剑眉悬于眼上,深邃的双眼似乎能洞察万物,祥和的目光扫过云鸿,一切都显得淡然而出尘。尤其是他脸上亘古不变的微笑,更是勾起了云鸿前世,早已淡忘的记忆。

      司空浩然,老师,我们又见面了……

      望着这张洵洵儒雅的面容,心头泛起一股亲切之意。

      还记的前世,自己与老师相遇,那是在五年后的秋闱考核上。当时的司空浩然是主考官,因看云鸿雄才韬略,文章惊艳,当下就断定此人能中解元,果不其然,出榜之日云鸿正中解元。而后,云鸿进入国子监读书,才正式与司空浩然结下师徒之缘。

      司空浩然看上去平静淡然,与世无争,但世间万物无一不放在心上,心思缜密的程度,远远超过常人的想象。

      然而时运不济,前世他直言劝谏,终是被小人算计,皇帝震怒,下令秋后问斩,他本人也被关入了大幽天牢。那种地方连只苍蝇都飞不出去,要想逃走,简直是妄想。可是立秋之后,待牢头去提人的时候,司空浩然竟然不翼而飞了。

      这件事,云鸿一直很疑惑,他是怎么逃出去的?

      直到后来,云鸿修习浩然正气,激发了体内元神,他才知道,鬼仙者,神形合一,随之移形换影、飞天遁地,无所不及。幽冥牢狱这种地方,对于鬼仙而言,简直不值一提。

      眼前的司空浩然,表面上是文弱书生,但极有可能是“显形境”的鬼仙!

      此事之后,云鸿再也没有再见过司空浩然,也没有听说他的任何消息。整个人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在他前世的一生之中,寻找老师的踪迹,几乎成了他的一个使命。可惜,直到他饮下仙人醉都没有找到,这也成为了他心中的一个遗憾。

      此刻,再见这张熟悉亲切的面孔,不由百感交集。

      “晚辈云鸿,拜见国子监祭酒,司空先生。”云鸿上前,一个恭敬的礼拜。

      陪在司空浩然身边的,是二姨娘管雯。

      她听云鸿问的话,两人好似认得似得,当下怔住,赶忙介绍道:“司空先生,这位是府中的大公子……云鸿……”显然,管雯说这话时没有底气,毕竟云鸿已经不是云府的世子了,所以他只能以“大公子”三字代替。

      司空浩然微微一笑,目光波动了一下,对云鸿点了点头。

      云鸿心头一震,感觉一股熟悉的气流扑面而来,精纯的浩然正气!

      一般,学问高深的大儒学士,都能在潜移默化中养出一口浩然正气,炼至深处,百邪不侵,鬼神不近。前世,因时间不凑巧,在自己得到正气炉后不久,司空浩然就被抓入监牢。所以他并不知道司空浩然的正气,修炼到了什么层次。

      直到后来,云鸿修习浩然正气,到了一定火候,才知道:潜移默化中养成的浩然正气,和功法炼出的浩然正气截然不同。自然养成的浩然正气,有实无形,说白了就是一种单纯的气质。但通过功法炼出的浩然正气,却如天地灵气一般,cao控自如,有形有实。而此刻,司空浩然周身发出的浩然正气,就是那种有实有形的。

      云鸿一直以为,正气炉上的《君子浩然正气录》是唯一修炼浩然正气的功法,但现在看来,这到未必。

      云鸿有种感觉:司空浩然身上,一定隐藏了什么巨大的秘密!

      “他在试探我?”

      云鸿回过神来,发现司空浩然的气息明显针对自己。

      立即聚集强大的精神力,恭敬问道:“司空先生,小生有一惑,请问:儒仙之道,何解?”

      司空浩然先是一愣,目光中随之流露出一种震撼!

      何为,儒仙之道?

      自古以来,有求道者,讲究“天人合一、返璞归真”,有求佛者,讲究“看破红尘、无欲无求”,但是学士大儒,多是修身、齐家、治国,却没有什么人修炼成仙的。

      “儒仙”这个词,同样困扰了司空浩然许久。

      甚至在云鸿说出这四个字的瞬间,司空浩然陡然想起了一些陈年旧事……

      云鸿见他脸色转变,陷入沉思,嘴角弯出一丝弧度。前世,他们师徒二人常在一起探讨:为什么佛、道两脉,总有人能呼风唤雨、成仙证圣,唯有儒道一脉,弄得好,还能混个一官半职,弄不好,随时面临被皇帝赐死的危险。

      难道是天道不公?又或者是,没有掌握正确的修炼方法?

      此刻,云鸿一语道破这个千古难题,对司空浩然的有着空前的影响力。

      司空浩然沉思半晌,幽幽说道:“诸多大儒学士,皆以治世、教人为己任,不主张求仙问道,所以理论上而言,不存在什么儒仙。不过小兄弟既然问了,我也只能凭经验略作解说。这儒仙之道,还要讲一个‘隐’字。一可隐于野,耕读相长,一朝悟道,举霞飞升。二可隐于市,闭门读书、安心著书,成著作,引天地共鸣,立地成仙。三可隐于朝,治大国如烹小鲜,以贤德治世,天降功德,羽化登仙。四可隐于江湖,以手中的三尺长剑,还世间公道、天地清明!”

      说到这里,司空浩然顿了顿,反问道:“不知云公子认为,何为儒仙之道?”

      云鸿淡淡一笑,想到前世两人总结出的一些东西,微笑道:“学生才疏学浅,只是读了几年闲书,不敢在先生面前妄言。”

      司空浩然笑道:“但说无妨。”

      云鸿微微一笑,沉稳说道:“我认为,儒仙一脉与道家的神仙、佛家的佛陀一样,都有一套完整的体系,而且这套修行体系,都是大同小异的。比如:道家通过武道引气,佛家通过冥想引气,孟子曾说‘吾善养浩然之气’,儒仙之道漫漫,应始于浩然正气。”

      司空浩然点了点头,露出赞同的神色。

      云鸿继续道:“当然,空有浩然正气不行,正气如同法力,需要以一定的道行作为支持。道行,也就是所谓的道心。道家的道心是‘无为’,佛家的道心是‘寂灭’,而我儒家的道心,应该是‘中庸’。故而:中庸之道,不可或缺。”

      “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司空浩然一笑:“中庸之道,的确不可缺失。”

      云鸿笑了笑,又道:“既然道行、法力都有了,那么还需要有一个目标。道门常以是否练成金丹为标准,佛门常以是否练成舍利子为标准,儒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