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雨仙尘_第四百零一章 天地人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零一章 天地人和 (第2/2页)

清净之地,盘膝而坐。这数月来一直有事缠身,他根本没有精力去修行。一番内视,竟意外的发现,元神已有突破鬼仙的征兆。

    自从服下“龙虎金丹”,魂力得到醍醐灌顶般的提升。而在元之界域,长达五天的元神出窍,更让元神境界得到前所未有的巩固。云鸿知道,一旦突破鬼仙,便将是质的飞跃。

    按照《君子浩然行气录》,缓缓运行浩然正气。

    入定后,他很快进入“忘我”的境界。

    心中没有任何主观念想,所有的意识都随着自然环境而发散。听到风声,眼前便看到风摇翠竹;闻到花香,便看到百花争艳;感受到晨光的温暖,便看到了那一轮初升的红日。

    许久之后,心中不觉涌上来一道道奇怪的思绪。

    似乎是受到“酒中四境”的灵感激发,这些纷飞的思绪中,大致是在说,道门修行与佛门修行皆有境界之分。比如道门的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返虚,炼虚合道。佛门也有受戒发愿,慈悲觉悟,冥想证道等。但儒门修行,似乎除了浩然正气外,并没有这些境界。

    这个问题,早在前世,云鸿就与司空浩然探索过。

    但在当时,也知能初步确定,当浩然正气积聚到一定程度后,可使修炼者身具一种大儒风度,并将之定名为:浩气长存。云鸿定了定神,那么在浩气长存之后,可有第二境界?

    按照道家的修炼思维,当体内的真气聚集到一定程度,便能够“化神”。

    而化神后,修炼者便可利用真气与魂力,施展术法与神通。

    术法,便是道门玄气的特殊作用。

    那浩然正气,又有什么特殊作用呢?

    云鸿精心思索着,但思绪发散太广,一时间毫无头绪。只好渐渐将思维收回,将视线转到问题的根本——儒学的核心。什么叫儒学,核心是什么?中庸?大同?还是浩然正气?

    想了很久,灵光一闪,眼前涌出了一个字:仁。

    儒家学术中,有“三达德、五达道”的说法,但不管是哪种,都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所谓仁,就是“仁爱通和”。它包括“爱、通、生”三大原则。以爱为基础,以通为手段,以生为目的。所谓爱,指的是惠人敬人;所谓通,指的是天地相和,万物相通;所谓生,指的是使天地万物,自然稳健的发展。以仁治天下,历代太平,以仁待天地,万物昌盛。

    云鸿略怔,他想到:能不能将浩然正气,转化为“仁”的力量?

    想要实行“仁”,主要表现在“通”。

    沟通万物,所以能与天地和,与万物和。云鸿猛地想到,弹奏大圣遗音就具有“沟通万物”的效用。上次面对猪妖,便是利用大圣遗音,使自己能与之对话,并且取得它的信任。

    云鸿睁开双目,随手呼出大圣遗音。

    一曲初响,云鸿聚集神念,细细感受着附近的变化。

    果然,他发现,弹奏之时,琴声会将体内的浩然正气抽走一部分,随之转化为一种奇特的力量。这种力量触风而生风,遇木则成木,笼罩大地,则为泥土。登时一惊,原来大圣遗音“沟通万物”的能力,也是将自身的浩然正气加以转化,故而才生出了这种神奇的效果。

    想到这里,云鸿将神念没入至大圣遗音,细细体会转化的微妙过程。

    少时,收了仙琴,默运正气。

    这一次,他没有弹奏大圣遗音,只是将“仁心”彻底融入灵魂,融入浩然正气。他感受到自己的心界逐渐拓宽,一种宁静的气流从胸腔中往外延展。从身前的竹林扩散到整个悬浮云山,而后又扩散至百里苍茫的云海。渐渐的,他感受到,天地万物似与自己并肩而行。

    爱己,爱人,爱竹,爱山,爱天地……

    这一刻,他仿佛听到了风儿的吟肃,仿佛听到了满山青竹的低语,甚至,还听到了天外浮云的欢笑。云鸿完全及沉浸在其中,竟忘了用正气炉补给,体内的浩然正气很快耗光。

    轰!

    思维一滞,他被拉回了现实。周围的一切恢复正常,再也听不到那些异常的声音。云鸿屏气凝神,蹙眉深思,这一刻,对于浩然正气的修炼,似乎已经摸到了第二个境界的门槛。

    天地人和。

    这里的“和”,与天人合一的“合”略有不同。

    前者是利用仁心,将自身的情绪表现出来,而这种情绪恰到好处,刚好可以与天地万物进行沟通,与天地万物成为“朋友”。后者是将自身融入天地,使自己成为天地的一部分。

    可以说,前者是“并立”关系,后者是“包含”关系。

    心旷神怡,不由放声大笑,今日的领悟,真可谓收获颇丰。“天地人和”的境界使他在儒仙之道上迈出很大的一步。抬头一看天色,日光耀眼,午时将至,是时候跟静萱疗伤了。

    起身拂了拂灰尘,朝屋内走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