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华彩_第二百八十六章 赖家遭难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八十六章 赖家遭难 (第2/4页)

座后反倒问及贾兰:“兰哥儿往后可有打算?”

    贾兰拘谨着拱手道:“回四舅舅,母亲早有教导,我往后打算学四舅舅一般以实学科举入仕。”

    李惟俭颔首道:“兰哥儿若打算实学入仕,须得知晓这实学官儿,可与那儒学官儿不同啊。”

    贾兰说道:“外甥自是知晓,咱们实学讲究造实物,办实事,与那儒学大老爷自是不同。”

    却见李惟俭摇头道:“伱若只会一心办实事,顶多为一能吏,往后的路子可就偏颇了。自前年开了实学科举,往后实学录取的进士只怕日渐繁盛,说不得往后实学、儒学混为一流也未可知。

    兰哥儿既学了实学,有些事儿总要提早知晓了才是。”

    贾兰赶忙拱手道:“还请舅舅教导。”

    李惟俭起身负手踱步道:“自始皇帝一统寰宇,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行同伦,地同域,置郡县,往后历朝历代,不过是依着前例修修补补,根本上从未改易。也因此,方才有‘五百年必有王者出’之语。

    略略点算,历朝历代少有绵延三百载者,何也?”

    贾兰蹙眉思忖道:“想是天命如此——”

    方才说了一半,便被李惟俭严肃打断道:“实学可不讲究天命之说。”

    “这——”贾兰这会子才十来岁,又哪里寻思过这等国家大事?因是一时间不知如何作答。

    李惟俭见一旁的宝琴跃跃欲试,便笑着道:“meimei可知?”

    宝琴说道:“我不过略知一二,想来说了也不对,便先行抛砖引玉请四哥哥品鉴。书上说,治乱兴亡,那《三国演义》开篇讲明,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王朝初年一片欣欣向荣,中叶时因着吏治败坏往往埋下灭亡之祸,到后期积重难返,便是有圣明君主也难以力挽狂澜。”

    李惟俭笑着颔首道:“说的不错,不过只是皮毛罢了。”

    宝琴也不以为意,笑着道:“所以才是抛砖引玉,还请四哥哥指教。”

    “治乱兴亡,本朝太宗早有防备,说到底还是因着‘经济’二字啊。”

    “经济?”

    李惟俭落座道:“自先秦至今,我汉家虽文明昌盛,可底子不过是农耕文明。何谓农耕文明?以种植为主要经济,靠天吃饭。一旦天有不测,百姓没了糊口之粮,便会引发战乱。

    便以晚明为例,一则天灾不断,二则土地兼并日盛,佃农几无寸土傍身,赶上天灾时佃租不曾稍减,可不就要生乱子?”

    宝琴笑道:“四哥哥这话怕是说到根子上了。”

    贾兰却在一旁蹙眉思忖,半晌方才拱手道:“舅舅方才说了农业文明,莫非这世间还有旁的文明不成?”

    李惟俭大感欣慰,只觉孺子可教。这贾兰教导好了,说不得来日就能为一方臂助!当下笑着颔首道:“自然是有的,就好比蒙兀,如今的准噶尔,就是游牧文明;再有如西夷,他们却是海洋文明。”

    当下李惟俭略略说了这两种文明形态,直听得宝琴满眼秋水,贾兰也是思忖不已。

    待过得良久,贾兰纳罕道:“舅舅提及三种文明,莫非与实学有关?”

    “着啊!”李惟俭忽而起身雀跃道:“以实学为根基,这农耕文明,却可演化为工业文明!”

    贾兰思量着道:“舅舅目下所做之事,莫非便是要将大顺推向工业文明?”

    “不错,如今不过方才开了个头。”

    宝琴就道:“四哥哥,我瞧着不过是机器多了些,各类物件儿稍稍便宜了些,除此之外好似并无旁的变化?”

    李惟俭悠悠道:“所以是才开了个头啊。今日提及了,便给兰哥儿留个作业,闲暇时思忖一番何谓工业文明。我只说一桩,我大顺幅员辽阔,广有山川,可靠着当下田土养育四万万百姓便是极限。

    倘若进化到工业文明,莫说是四万万,便是十四万万也轻而易举。”

    贾兰顿时茫然无措,心中半点念头也无,当下又没旁的法子,只得躬身领命而去。待贾兰一走,李惟俭又与宝琴道:“文斗今儿来瞧meimei了?”

    宝琴便道:“来瞧了一会子,说不过两刻哥哥便匆匆而去,只说衙门里事务繁杂。”

    李惟俭笑道:“那日文斗露了脸,王爷钦点授其官身呢。”

    小姑娘便甜腻腻笑着凑过来扯了李惟俭的手,说道:“还不是四哥哥照应着之故?这衙门里能办事的不知凡几,这般露脸的际遇可不是人人都有的。哥哥还特意嘱咐了我,说此番多亏了四哥哥提携呢。”

    李惟俭道:“文斗是自己人,我又哪里会亏待了他?”

    宝琴一双会说话的眼睛看向李惟俭,低声道:“这几日身子不甚爽利,待过几日好了,四哥哥也来我房中说说话儿?”

    李惟俭眨眨眼,便见宝琴面上绯红。心下明了,敢情宝琴是来了天葵,无怪这几日没前些时日那般欢脱。

    心念动摇了一番,李惟俭到底囫囵着应下。二人又说过一会子话儿,宝琴自行回返,李惟俭便朝着东路院红玉所在的厢房而去。

    待任凭红玉伺候着洗漱过了,二人上得床榻,红玉便说道:“四爷,今儿二奶奶打发平儿来了一遭,给姨娘送来了一盏汤盅,求着姨娘寻了太医验一验这内中可有旁的佐料。”

    “哦?”

    李惟俭讶然一声,随即问道:“可曾验过了?”

    红玉低声道:“下晌请了王太医来,说内中多了味藏红花,怕是有避子汤之效。”顿了顿,又道:“四爷,莫非那汤是——”

    却见李惟俭颔首道:“二嫂子成婚数年,先前琏二哥与其亲密无间,却偏生只得了个大姐儿。如今想来,除去二嫂子因着管家之事有些劳累,只怕这避子汤方才是罪魁祸首啊。”

    红玉蹙眉不已,说道:“不想太太心思竟这般歹毒!”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