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黛玉撕书 (第3/4页)
放心不下玉儿。” “爹爹!” “林家别支存的什么心思,我自是知晓。他们所希图的,不过是为父积攒下的这些家业。却不知为父最值钱的,偏偏不是那些家业。”戏谑一笑,林如海道:“玉儿心中对那几家只怕也心生厌嫌,如此,我便将你托付给贾家。有你外祖母在,总能照看到你出嫁。” 黛玉默然垂泪,静静听着父亲安排。 林如海又道:“贾琏先前来,曾送上你外祖母的亲笔信。内中提及,来日婚嫁,自有荣国府负责。且你外祖母有意撮合你与宝玉……玉儿,为父想知你心中如何作想。” 黛玉略略一怔。她虽到了年岁,萌生了这般心思,却从未想过结婚生子这等事宜。因是只道:“女儿从未想过,便,便任凭——” 后头那‘父亲做主’几个字,黛玉忽而就说不下去了。眼前倏尔浮现李惟俭如苍松翠柏般的挺拔身姿来。 知女莫若父,林如海见此,便说道:“玉儿先别急着应承。还有一事……今日李复生来访,同样带了一封书信。” “啊?”黛玉面上极为惊诧。罥烟眉蹙在一处,既希冀,又怕失落。 便听林如海说道:“那信是复生的恩师严希尧所书,内中藏头……有为李复生讨玉儿为并嫡妻之意。” 黛玉略略思忖,说道:“并嫡……隋唐旧事?” “本朝也有先例。”顿了顿,林如海道:“我知玉儿不曾想过,可我时日无多,玉儿该想一想了。若觉得宝玉还凑合,那为父便将婚书、家产尽数托付荣国府。日后玉儿婚嫁,自有你外祖母cao持。这是一条路;” 黛玉本能心下一紧,问道:“另一条呢?” 林如海闻听此言,哪里不知女儿心意?因是说道:“另一条路:家产还是得托付荣国府。呵,料想李复生家资百万,大抵瞧不上为父积攒的这仨瓜俩枣。 至于玉儿,及笄前须得养在你外祖母膝下。为父上遗章奏请圣人恩准,赐李复生行并嫡之事。待玉儿及笄,自是与李复生成婚。” 黛玉面上顿时腾起红云,垂首好似在思量着。 林如海默默自手边拿起两封信笺来,其上封面大红,是婚书;其下封了火漆,是遗折。 “若玉儿一时拿不定心思,便将这两封都拿去。待我死后,择一而从吧。” 黛玉迟疑着探手接过两封信笺,看了眼那大红的婚书,又看了眼封着火漆的奏章。她默然垂首轻咬下唇,心下反复思量,宝玉与李惟俭交替浮现眼前。 不知何时,眼前便只剩下了一人。黛玉那一双似泣非泣的眸子里,迷茫尽去,逐渐坚定起来。 她起身,抬手捏起那大红的婚书来。 林如海面色诧异,暗忖莫非自己方才想差了? 便在此时,忽而就听得‘嘶啦’一声!回过神来,却见黛玉已将那大红的婚事撕成了两半! 随手丢下,黛玉捧着那泛黄的牛皮纸封盈盈一福:“还请父亲宽宥,我与俭四哥相知一载,多得俭四哥维护。心中渐渐倾慕……” 林如海正色道:“玉儿可想好了,并嫡……李复生来日除了你,可是还要再娶一妻的。” 黛玉噙着笑道:“若他心中有我,便是无名无分,也胜过神仙眷侣;若他心中无我,便只我一妻又如何?焉知来日不会宠妾灭妻?” “玉儿既拿定了心思,那为父就不过劝了。”说话间林如海伸出手来,抓向那牛皮纸封。黛玉一时间不曾想明白,便略略后退了一小步。 林如海顿时一脸无语,叹息道:“这奏章须得为父来上,你拿着又有何用?” “啊?啊——”黛玉顿时脸面发烫,紧忙将奏章交还林如海手中。 林如海捏着奏章心下泛酸,都道女生外向,连自己的玉儿也逃不过这一遭。他自知时日无多,因是只略略酸涩了须臾,便正色说道:“家中家产,浮财与你母亲留下的嫁妆,加起来不过十几万两银子。我死后,一并带去荣国府。来日玉儿出嫁,不用计较嫁妆多寡,为父另有嫁妆送上。”
“是。”黛玉应下。 林如海又道:“姑苏宅院、田土、铺面,都留给族中处置吧,也算有个交代。” 想着父亲就要死了,黛玉顿时又红了眼圈:“爹爹……” “就是如此,趁着我还有精神,玉儿笔墨伺候,我死前总要将你那嫁妆写出来。” 黛玉强忍着眼泪,命丫鬟搬了小几放在床头,又亲手研磨。便见林如海提笔落墨,其上写道:“辅臣兄台鉴:迳启者,睽违丰采,数易春秋……余命不久矣,虽死于王事,却有愧圣恩,主理两淮,不过唯勤唯忠,建树寥寥。临行之际,身后别无旁事牵挂,唯忧心小女……今有李复生者,乃严希尧之徒……” 黛玉心下既悲切,又羞涩,实在看不下去,只得收回目光专心研磨。心中却知,这便是父亲留与她的嫁妆了……就是不知俭四哥心中喜不喜。 …………………………………………………… 转过天来,李惟俭又来登门,见过了黛玉与林如海,到得下晌方才告辞离去。他心下疑惑不已,今儿林如海亲热了不少,黛玉反倒对自己避而不见,这是什么意思? 老师那信中到底写了什么? 他心中百爪挠心,总不能去问林如何信中内容。如此,便只能留待回返京师时亲自问老师了。 停留两日,眼见与黛玉说不上话,也帮不上手,李惟俭心下再是不舍,可计算日程,这会子也该去金陵老家了。 因是心下怅然,领着一干人等登船启程,临行前又命吴海宁买了些报纸回来。 许是不禁念叨,李惟俭方才在心中念叨了老师严希尧,在船上便从邸报上得了老师严希尧的信儿。 都察院御使庞燕祎上书弹劾刑部左侍郎严希尧收受江南士绅贿赂,圣人大怒,责令慎刑司严查。慎刑司拘问严希尧,严希尧当堂供认不讳,其后慎刑司搜出往来书信七十三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