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七章 娘 (第2/4页)
想出去,而是出去了也寻不到工去做。这还亏着上海县开埠,否则昆山百姓过得更难。 只七八日光景,苏州府下发公文,昆山县令亲自招募,待听闻月薪一两包三餐,且壮男、壮女都要,昆山百姓顿时拖家带口朝着西山岛汇聚。 李惟俭仔细计算过,这水泥务用个三千人顶天了,余下人等,尽数发给苏州府用于修塘。 待到四月下,第二批机器送到,西山岛上水泥产量骤增,随即逐渐稳定在每日十六、七万斤上下。 李惟俭换算一番,好似每日产量还不足二百吨,顿时哭笑不得。这产量连后世的小水泥厂都比不过,就这还发动了足足三千人。 如今要想增产,可不是增加人手就能成的,须得造个真真正正的水泥厂。于是乎李惟俭每日早出晚归,一连十余日盯在岛上,将水泥生产各个步骤分割开来,找出能用机械增效的,设计机械图样,待尽数设计过了,紧忙六百里加紧送往京师。 与此同时,那水泥务四成股子尽数发卖,一千两百万两银子径直将苏州府库房堆满,莫说是庄有恭心下不安,便是巡抚都睡不安稳,紧忙派了标营看护。 已是四月下,水泥务走上正轨,所产水泥不能久存,须得尽快用了。庄有恭又与李惟俭签了第二份借款协议,拆借了八十万两银钱,用于修葺太湖北岸石塘,以及各处支流。 那招募而来的昆山百姓顿时有了用处,苏州四下开工,场面热火朝天自是不提。 却说这日李惟俭方才出得蟠香寺山门,迎面便撞见了一熟人。 李惟俭揉了揉眼睛,赶忙迎了上去:“梁郎中,你怎地来了?” 梁郎中哭笑不得,遥遥冲着李惟俭拱手:“李爵爷啊,王爷看过书信,隔天便打发下官赶赴苏州。下官两日到津门,十一日到松江,真真儿是片刻不得闲啊。” 李惟俭心下纳罕,却不好言说。这水泥务看似美差,可梁郎中乃是忠勇王身边儿的红人啊,水泥务有个主事看顾着就好,派郎中……尤其是梁郎中,是不是有些小题大做了? 且离了中枢,梁郎中职级不曾迁转,这等于是降了一级啊。 好似知晓李惟俭心下所想,梁郎中便道:“此番下官前来接任苏州织造,顺便看顾水泥务。昨夜下官方才进苏州城,便听李爵爷大展身手,旬日间便募集千万两银钱,这可真是——” 梁郎中有口难言。前有京师水务、西山煤矿,转过年来人家又办了水泥务,对于李惟俭,梁郎中是半点嫉妒的心思都生不出来。 人家实学造诣顶尖,兼有点石成金之能,这等人物望尘莫及,又何谈嫉妒?梁郎中心下暗忖,也就是年岁还小,错非如此,只怕这位主儿早就被圣人纳入户部,以纾解朝廷岁用不足之难。 李惟俭恍然,拱手笑道:“梁郎中接任苏州织造,这可真是可喜可贺啊。” 别看苏州织造只是正五品,与内府郎中同级,可其却有密奏之权。每旬一封书信,地理人文、风闻物议,事无巨细上奏圣人。但凡在书信中提了地方官坏话,那地方官就得吃不了兜着走。 因是江南三大织造这才无人敢轻易招惹。 二人略略寒暄,李惟俭邀着梁郎中回返寺中小坐,梁郎中却道:“下官千里兼程,如今既到了苏州,总要先看看李爵爷所创那水泥务。” “如此也好,那咱们就去西山岛上瞧瞧。” 当下二人去到码头,乘了渡船朝着西山岛进发。到得岛上,李惟俭引着梁郎中走了一圈,先看过煤矿,又看过炸药裂石,跟着蒸汽机带动锻锤将那石灰石粉碎,又送进碾子里碾成细粉,其后方才混合着黏土、碎铁屑放进窑中煅烧。 这水泥务烟尘弥漫,梁郎中只待了片刻便遭受不得,紧忙扯着李惟俭撤离。回返船上,待听过李惟俭细说内中详情,梁郎中这才心里有了底。 敢情不是这水泥务值三千万两,而是其背后石塘圩田就值这个价码! 江南自前明便受困于水患,便是如此也是膏腴之地。若绝了水患,那此地税赋必定更上层楼。 非但如此,江南人多地少,种植桑棉收益更高,因此才有改稻为桑之议。李惟俭靠着水泥务在江南大兴水利,所得圩田正好填补了改稻为桑之后的空缺。 梁郎中心下愈发赞叹,都道李惟俭能为大,却不想一举数得,能为大到没边儿了! 梁郎中感叹了一番,这才笑吟吟说道:“李爵爷这水泥务呈报圣人面前,圣人为难了好一阵。还是王爷据理力争,才为李爵爷争取了两分股子。这两分股子从内府里出,待回了京师,内府定当将文契送上。” 李惟俭面上感激涕零,心下腹诽不已。这位政和帝是越来越抠门了啊,水务给了一成,到煤矿就剩下三分,如今就只给了二分……行吧,左右多一些、少一些都没区别,他都花不完。 又用了两日光景将水泥务交割清楚,忙忙碌碌月余光景的李惟俭,这才闲暇下来。 这日一早,便有女尼来报,苏州府的班头寻了过来,说是李惟俭要扫听的消息已然得了准信。 李惟俭旋即请那班头入内。须臾光景,班头入得内中,见过礼后,这才说将起来:“大人,小的仔细寻访。姓甄,家中有香榧树的,就只小架巷的甄士隐家。小的比对黄册,又寻访了街坊邻里,听闻甄士隐其女被拐后,举家去了大如州其岳父家。” 李惟俭瞥向香菱,便见香菱神色黯然,因是他宽慰道:“莫急,黄班头,可知甄士隐岳父家具体地址?” 那黄班头表功道:“小的仔细寻访,觅得甄士隐同窗友人,倒是扫听到了地址,便在大如州西槐村。其岳父名叫封肃。” 李惟俭暗暗记下,看向香菱,便见这姑娘揉着帕子,满是忧心。 李惟俭问那黄班头:“另一家可寻到了?” 黄班头道:“大人不知,小的亲自走了一趟昆山。” 李惟俭略略乜斜,便见一旁的晴雯看似毫不关心,实则侧了耳朵正聆听着。 便听黄班头道:“奈何陶桥村那户人家早已人去楼空。小的连番打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