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四章 真巧 (第2/4页)
赶车前行。 琇莹病病殃殃歪在一旁,斜眼瞥着外间景物,半晌才说道:“老爷,这上海瞧着不比广州差什么了。” 李惟俭就道:“上海开埠不过几十年,西夷商船又不许到埠,朝鲜地贫,日本锁国,这才耽误了。倘若放开禁制,只怕十年之内就能超过广州。” 一个长三角,一个珠三角,谁比谁强还真不好说。可长三角此时乃是大顺最大的丝绸、棉布产地,照理来说,理应比广州更有潜力。 思忖间,忽而见吴海宁那皮猴子蹿出来,跑到路旁与摊贩商议着那桑葚如何卖。李惟俭心下一动,待吴海宁回返,便跟着车窗吩咐道:“海宁,你连夜赶路,先到苏州摸摸底,看看苏州织造衙门到底是怎么回事。” “啊?”吃了一嘴黑的吴海宁顿时就不乐意了,道:“老爷,我可是刚才下船啊,这会子走道还飘着呢。” 一枚银锭自车上抛下,吴海宁赶忙伸手接住,略略掂量,这是二十两的。吴海宁顿时喜形于色,乐道:“不过老爷既然吩咐了,小的今儿晚上就算不睡也得赶到苏州。您就瞧好吧,小的一准儿将这事儿查个仔细。” 李惟俭又吩咐小吏备马,只须臾光景,吴海宁便打马而去。 临到天黑前,李惟俭一行方才进得松江府,其后寻了驿馆安置自是不提。 待三月二十六,李惟俭轻车从简,只带了一队禁军便赶到了苏州城。 此时苏州繁华,尤在上海之上。虽因着运河逐渐被海运取代,经贸中心此时逐渐向着上海县偏移,可苏州底蕴还在,工贸尤其发达。 时人有云:东南财赋,姑苏最重;东南水利,姑苏最要;东南人士,姑苏最盛。 又云:山海所产之珍奇,外国所通之货贝,四方往来,千万里之商贾,骈肩辐辏。 遥遥看将一眼,但见城池峻险、廨署森罗,仔细观量,便见渔樵上下、耕织纷纭、商贾云屯、市廛鳞列,好一派繁华气象,无怪人称四聚之地! 李惟俭留心观量,刚好经过一铺面,便见额匾上题着‘富盛绸行’四个大字,挑着的幡子还写着‘上用纱缎、绸缎、纱罗、绵绸。进京贡缎、自造八丝,金银纱缎,不误主顾’。 又有一大通号布行,挑着幡子写明‘崇明大布、松江标布、青蓝梭布、京芜梭布、松江加长扣布、定织细布’。 其后染坊、蜡烛行、漆器行、酒行、卖席子的、卖五金的、金银首饰、衣裳鞋帽手巾、字画笔贴、灯笼、竹器、窑器、瓷器、米行、当铺、饭馆子、药店,林林种种不一而足。 李惟俭甚至还瞧见了两家卖烟草的!二十年老烟枪,不由得心痒难耐,可到底还是忍住了。 自安里桥入得城中,迎面儿便有吴海宁领着几名禁军迎了上来。 “老爷。” 李惟俭道:“上来说话。” 吴海宁应下,猴儿也似跳上马车,转瞬钻进车厢里。抬眼便见亲jiejie正捏着桑葚喂食着李惟俭,吴海宁眨眨眼,面上分外怪异。琇莹乜斜一眼,顿时恼了:“看什么看?仔细你的皮!” 吴海宁骇得一缩脖子,紧忙委屈道:“我可是什么都没说啊……老爷你瞧见了,我可没招惹过谁。” 车厢内逼仄,那碧桐极有眼力劲,紧忙让开位置下了车。又戴了轻纱斗笠随行在车马旁。 吴海宁大咧咧落座,探手抓了一把桑葚,丢进嘴里含混着道:“老爷,前两日小的连夜赶了二百里路,那马都跑瘦了一圈儿,寻了客栈就睡了一个时辰,紧忙起来四下扫听。功夫不负苦心人啊,好歹是扫听出了点儿眉目来。” 李惟俭笑而不语,一旁的琇莹就呵斥道:“要你来表功?那二十两银子还剩多少?” 吴海宁赶忙道:“没怎么花,就是请几位禁军兄弟吃了两顿酒。” “别是吃的是花酒吧?” 吴海宁瞪圆了眼睛,心下惊涛骇浪。这还是自己亲jiejie么?何时变得这般聪慧了? 琇莹探手就薅住其耳朵,教训道:“好啊,果然去喝花酒了。” “哎哎哎,撒手,我可什么都没干啊。老爷,小的有要事要禀报。” 李惟俭劝慰两句,这姐弟俩方才消停下来。吴海宁不敢再拿乔,只得老老实实将始末说将出来。 说来说去,还是太上造的孽。这陈良忠本是王府出身,后被太上点为苏州织造提举郎中,从此一干就是三十年。 太上奢靡,屡次下江南,内帑不足用,这陈良忠就只得四下拆借。如是,苏州织造足足亏钱了户部二百多万两银钱。 待今上登基,此人立刻调转方向,投在圣人门下,圣人方才登基,根基不稳,也就暂且没动此人。 此后又见陈良忠办事老练,极少出差错,圣人也就没再更换。待去岁首辅陈宏谋清理积欠,顿时就查出来苏州织造的亏空,当即行文催促缴还。 陈良忠哪里肯还钱?那银子都是太上靡费的,与他何干?此人拖延了足足半年,待开了年,眼见松江知府都因着积欠一事被革了职,陈良忠这才急切起来。 东拼西凑,总计凑了百万两银子,匆匆交还户部。可这银子是从各处织场挪借而来,迟早要还的。陈良忠干脆用了拖字诀。 各织场东家不敢开罪陈良忠,又一时间银钱不凑手,只能拖延织工薪俸。本道过上一、二月的,苏州织造总会拨付一些银钱,却不想非但不曾拨付银钱,反倒一个劲儿的催各处织场上缴贡品。 此时苏州城水工业极为繁茂,城中百姓多是身无余财,只靠做工方才能过活。这捱上两月还行,听闻还要捱下去,家中开不了锅,哪里还忍得了?因是自二十日起,数万织工便闹将起来,将苏州织造局、知府衙门尽数围了,催着官府还钱。 二十三日时,有不法之徒趁火打劫,苏州城大乱!转天江苏巡抚派标营来镇压,这才将乱子暂且平息。 李惟俭纳罕道:“这瞧着也不像是方才乱过啊。” 吴海宁就道:“大人不知,巡抚衙门暂且垫付了一月薪俸,织工得了银钱,又见陈郎中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