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两百章 携民进山 (第2/2页)
的速度。协助大军守城,青壮们能搬石头砸人,还算有些用处。 可是这些老弱妇孺呢,行进速度慢自不用多说。关键他们的体力也十分有限,根本跟不上大军的行军速度。是以为了照应他们,大军势必要减慢行军速度。这意味着什么,眼下众人弃城逃命。若是速度慢下来的话,无疑更容易被追兵追上,后果不堪设想。况且,这些百姓可是足足有六七万之众。纵是众人躲入君山之中,有绵绵大山茂密林木掩护。可六七万人啊,那可不是小数目,无疑会极大的增加一行人暴露的危险性。 而且,这六七万人,入山之后,皆要进食。眼下初冬已至,山间野兽野菜等可食用之物更是稀少。这么多张嘴,显然急剧的增加了大军的生存压力。 虽说众人皆清楚携带这些百姓入山的种种弊端,可是,众人商讨之时,却没有一人提议放弃这些百姓。因为众人心里明白的很,带上这些百姓的话,他们尚有极大的机会存活下去;若是放任他们不管,将他们留在桂央城内的话,留给他们的只能是死亡这一个结果。 狗日族上下多是一些丧心病狂的畜生,生性变态残忍。此番它们在这桂央城下吃了那么大的亏,按照它们的习性。攻占了桂央城之后,势必会血洗整个桂央城,大肆屠戮以发泄心中的**。先前桓城的惨剧,京南大屠杀的暴行,诸如这般数不清的血淋淋的事例,就是最好的教训! 在一个下午的规划探讨中,众人商讨出了今后的行动部署,而这自然也包括了如何安顿这六七万老弱妇孺。 当先第一件事,就是如何安全的将这批百姓,护送进君山之内。随后,当这批百姓悉数退入君山之后。为了避免人数过多,不利于移动,且也容易暴露行踪的隐患。卫清云等人决定,入山之后,即刻将这批百姓,打散分成数十部分。每一部分,约莫一千人数。然后各奔东西,分散隐藏于君山各处,以保证尽可能的不被狗日军所发觉。同时,随同每一队百姓行动的,还有一百名军士。这些军士主要的任务就是保护那一千百姓的安全,同时也负责寻找一应食物,安歇之处等等。 除去那些分派保护百姓的近万将士,余下的八万余众则随同辛幼安等人入山。若是狗日军得了桂央城之后,并不进山追缴的话,辛幼安则一面休养生息,安顿大军,一面出山寻求机会,给桂央城的狗日军制造麻烦。若是狗日军随后派兵进山追击的话,辛幼安就率领大军依靠山林间的有利复杂地形。或带着狗日军在山内四处乱转,消耗其体力,士气。从而寻求良机尽可能的消灭它们。要不就是寻求山里有利的地形,与狗日军进行阵地战。边打边逃,通过一次次的战斗,逐步消耗狗日军进山大军的实力。 辛幼安等人的目的就是想尽一切办法,牵制住桂央城的这十万狗日大军。而相应的,卫清云张越锡等人继续率领着骑兵,奔袭他处。趁着祁闾国各地兵力空虚,四处义军纷起的局势,迅速壮大自己。此番,大军撤入山里,骑兵自然是无法随行的。不过剩下的五千多匹战马,自然不可能便宜了狗日军。于是乎那五千众并不合格的骑兵,此番也尽皆随卫清云一起行动了。 至于今夜的种种部署,其实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安全的将城内百姓,悉数护送进君山之内。 若是可以的话,卫清云等人自是希望,今夜过的平平静静的。大军随同百姓静悄悄的撤进君山之中,同时,留给狗日军一座彻底的空城,等着松井狗根明天一早前来接收。不过可惜的是,这个念头也仅仅只能是一番美好的幻想了。 虽说狗日军大军驻扎在桂央城东门之外,桂央城其余三门之外并没有狗日军大军的踪影。但众人可不会天真的以为,桂央城其余三门之外,就没有狗日军设下的哨探了。 近十万大军以及六七万百姓,这么多人通过南门朝着一里外的君山行进。即使是在夜里,即使众人不点火把照明。可是这么大的一股人流,真能瞒得过隐藏在南门外暗处,监视着桂央城动静的狗日军哨探的眼睛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