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一章 缘由 (第2/2页)
定的信念所在,就是那昔时出战北台的三千“无当飞军”!数十万大军,岂会不如三千将士,在绝大多数人的眼中,这无疑就是一番笑谈。但是,端王清楚的是,这,事实就是如此! 组成无当飞军的三千军士,原本就是从各军之中挑选的精锐勇武之士。他们随便一人,皆是足以以一敌众的劲卒。同时,端王清楚得知,从廖达辉以及暗探们口中禀明的,卫清云cao练这三千之众的方式。那般前所未有的练兵组军之道,初时听闻之时,不得不说,带给他的震撼是空前的。同时,伴着震撼之情的,还有就是深深的怀疑之态。 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那明显的实力变化面前,端王这才彻底的打消了原本的疑惑。 一支新组的军队,如何能够在短时间之内,凝聚成一团,上下号令严整,这就足以称得上是一支精锐之师了。很显然的是,在卫清云手中的那三千从各军之中抽调而来,临时拼凑成的大军,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 除此之外,原本端王最为担心的就是。卫清云在华浙国军队之中毫无威望可言,更是以未及弱冠的年纪,统率三千将士。这些种种,自是难以让将士信服。可是,在短短半个来月的时间里,这三千大军竟是完全做到以他为尊,心服口服毫无不满之意,全军上下莫不如是。 这,就很是震撼人了! 或许,文官以及百姓等等不通军武之事的人,对此不以为然。在他们想来,既然执掌了大军的印信,那么手下将士自当遵命号从,不敢有违逆犯上抵触不满了。可是,对于武将们而言,这感触就绝然不同了。 军队里众多将士自是不像文人那般饱读诗书,熟悉经史典籍,他们之中多数人甚至连字都不认得,是名副其实的大老粗。对他们而言,拳头才是硬道理。因此,自古以来,军营之内皆奉行的是强者为尊的道理。只要你有本事,自会让同伴信服。而这尚且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多数还是适用于低级将校与寻常的士卒之间。 可是,对于一军的统帅而言,仅仅武艺高超,虽能做到威慑三军的效果。但单凭这武艺一点,就绝对不可能使得三军将士尽皆敬重,甘愿受之驱使,蹈死不顾!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的是为将的能力! 卫清云的武艺,端王自是不曾有过丝毫的怀疑。是以,得知他军中比武获胜一事,他当然不会有什么惊讶的。可是,听闻他颁布的那一番择将之举,这就不得不让人好好思量了。 那一番布置,很明显的就是一番“收买人心”之举。从军之人,哪一个不想当个将领,而甘心做个小兵的。卫清云正是很好的利用了人性中贪利的天性,在短短片刻间,就在三千将士心中肃立了自己根深蒂固的形象地位。其后,他更是以身作则,宽厚待人恩威并施,在起先已有的基础之上,逐步巩固在大军之中的统帅地位。使得三千军士唯他号令是从,上下一心。单单从这一点看,谁能说卫清云,年纪轻轻就缺乏心机阅历呢。 更甚至,他的那番命令,使得全军上下,人人奋勇争先,相互竞争。世上再严格的要求训练,都比不上让人自己心甘情愿训练所带来的效果明显。在这种全军无不尚武比较,刻苦训练,在下者一心想着挑战打败自己的上级。在上位者,时时担心败给手下的挑战者,失去到手的官位。不管是谁,无时无刻不要求自己刻苦训练,在这么一种氛围之下。本就是精锐之士的三千人,最终展现出的战力自然就惊世骇俗了! 是以,这三千之众,面对北台城那般坚固的城防,面对十数倍的敌军,尚且可以一战而胜。这般奇迹,可谓天下独一无二了! 因此,若是说,无当飞军尚且不能让端王安心的话,那么天下间,还有什么足以使得端王信赖呢! 可是,前番北台一战,虽是战果辉煌,但三千将士同样死伤惨重。幸存下来的不足千人,其中尚且能战的只有五百人左右。 这种现状之下,要想尽快重组无当飞军,毫无疑问势必需要一个极其优秀的统帅。而这一人选,除了卫清云之外还有何人能胜任呢。无当飞军可以说完全就是由他一手创建的,全军上下对他更是奉若神明,有着一种盲目坚定的追随信念。好比廖达辉这般沙场宿将,其在军中的资历更是卫清云无法比拟的,而且他领军作战自有一番成效。可他也在自己面前大力推崇称赞卫清云,自叹远不如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