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芸大师兄_第四百八十四章 哥!我能学相声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八十四章 哥!我能学相声吗? (第1/2页)

    德芸大师兄第四百八十四章哥!我能学相声吗?

    客厅当中,萧飞手上拿着一把折扇,正说到张翼德怒鞭督邮这一段,坐在他对面的,不光是袁先生,还有他的老师袁田。

    袁先生是29年生人,如今已经七十多岁了,早在几年前就告别了舞台,自此很少在公众面前露面。

    不过老爷子精神头倒是很好,尤其是那一双眼睛,炯炯放光,萧飞虽然强作镇定,但是却也不免紧张。

    在袁先生的面前说《三国演义》,这分明就是关公面前舞大刀,鲁班门前弄大斧。

    《三国演义》这部书,很多评书名家都说过,可无论是谁,无论是哪一个版本,都不曾超过袁先生当年在七十年代末录制的那一版。

    净街王的名号,可不是虚的。

    想当年,电台播放袁先生的《三国演义》,甚至可以达到万人空巷的程度。

    萧飞的角色切换非常快,刚才还是猛张飞,这会儿又变成了哀哀乞命的督邮:

    萧飞说着,用折扇在手心敲了一下,迅速的从故事当中走出来,随后一脸忐忑的看着面前的袁家父女。

    袁甜一笑:

    说完起身就奔了厨房?

    萧飞纳闷:我说的这么差?连点评都懒得点评了?

    萧飞赶紧赶紧搬过来一把椅子,毕恭毕敬的在袁先生面前坐了,沙发上可没有他的位置。

    啊?

    袁先生不等萧飞说话,又接着说道:

    萧飞听着,仔细的回忆了一下,不点不透,袁先生一说,他再仔细一琢磨,还真的是像袁先生说的那样。

    袁先生笑了:

    袁先生可不是个老古板,当年他老人家还在舞台上的时候,也经常会在表演的时候,往故事里面添加许多有趣的包袱。

    真要是和当年那些老一辈的评书大家一样,自持身份,不肯变通的话,或许也就没有评书大家袁阔城这一号了。

    老先生很清楚,任何艺术形式都要与时俱进,故步自封只有死路一条,不管是什么种类的曲艺,关键都是要观众喜欢才行,否则的话,也就没有了生存的土

    壤。

    一本正经的说,时不时的还拽上几句文,观众听着迷迷糊糊,演出还没结束呢,底下先睡过去几十位,往后谁还愿意听啊?

    老爷子说的没错,萧飞刚才在表演的时候,确实时不时的提醒自己,这是在说评书,不是单口相声,得收着点,收着点。

    萧飞听着连连点头,其实说实在话,刚才那一段,他说着都觉得别扭,好些明明可以塞个包袱的地方,他都没敢,生怕不得袁先生的意。

    萧飞在袁家一直待到了天色傍黑才离开,临出门的时候,又被袁先生给叫住了。

    袁先生说着,从袁甜手里接过一个长条锦盒,随后递给了萧飞。

    萧飞看这锦盒的形状,就知道里面放的肯定是一把扇子,而从袁先生手里送出去的,必然不是凡品。

    长者赐,不敢辞。

    萧飞恭恭敬敬的双手接了过去。

    萧飞说完,对着袁先生和师父袁甜鞠了一躬,这才转身出门。

    下楼上了车,萧飞打开锦盒一看,倒是没猜错,里面放着的确实是一把折扇,轻轻展开,上面画的是一枝红梅,提着四句古诗,落款写的是袁杰亭。

    好嘛!

    看到这三个字,萧飞的手都在抖,生怕一不小心将这扇子损坏了。

    袁杰亭是谁?

    现在人知道的不多,但是上了年纪的,谁不知道这位袁氏三杰的扛鼎人物,袁阔城先生的伯父,当年号称,了得嘛!

    第一个在小剧场说《施公案》的就是这一位。

    这扇子居然是袁杰亭先生用过的。

    虽然比不上萧飞家里那一块柳敬亭用过的醒木,但是,也十分珍贵了。

    萧飞赶紧小心翼翼的把扇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