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七章 李乾的舆论战!和珅严嵩的启发!  (第3/5页)
    因此,这次还是有不少大户支持和珅,并且坚定地站在他这一边。    “郑老,高老……都是稀客啊!”和珅虽然心里想着戏曲的事儿,但面上还是笑眯眯地请这些穿锦披秀的乡绅大户们坐下。    “和大人,您听了那个戏没有?”    高守儒是个六七十的老者,骨架很大,穿着一身火红色的松锦长袍,上来就急急忙忙地开始问。    “这个……”    和珅没想到上来就被问了这么尴尬的事:“这个……本官略知一二……”    “和大人,我们也没想到竟会排了这么一出戏。”    郑谌见了他的尴尬,急忙接过话题道:“还望和大人能不计较此事,继续同严相精诚合作。”    “严相?”    和珅端着茶盏的小胖手突然滞住,僵硬地抬起脖子:“什么严相?怎么回事儿?”    “这……”一干士绅大户也都愣住了。    合着您还不知道呢?    大家纷纷转过头,望着坐在首位的郑谌,目中还带着几分埋怨。    叫你急急火火地过来,合着人家和大人都不知道这事!    郑谌老脸上也带着几分尴尬,强笑着道:“以和大人的睿智,现在不知道,早晚也是要知道的。”    他又望向一边:“老高,你不是还带了戏文吗?快给和大人看看。”    “好。”高守儒也不含湖,直接从袖子中掏出一沓纸递给和珅。    和珅接过来,面无表情地翻看起来,脑门子上的青筋直突突。    什么无恶不作的大贪官王申,什么为民请命,两袖清风的严宰相……    严宰相……    和珅气的牙根痒痒,看到这三个字眼,他焉能想不出这是何人?    除了严嵩那个缺德冒坏水的老王八蛋,定然没人敢做这种事儿!    “这戏文是不是从北岸传过来的?”和珅气结,一把将这沓戏文拍在桌子上。    郑谌急忙解释道:“和大人,此事可能也有些误会。”    其他士绅大户也七嘴八舌地劝道:“是啊和大人,如今外敌当前,咱们万万不该内斗了。”    “和大人,您与严相都是真心为民做事的人,都是大清官,其实没必要在乎这些虚名。”    “对啊和大人,万一耽搁了修堤的事儿,那可就麻烦了,咱们还是先应付修堤粮食的事儿吧……”    这些支持和珅的大户都担心,万一和珅与严嵩杠起来了,耽搁了修堤怎么办?    那他们之前的投资岂不是都打了水漂?    和珅自然明白这些人的顾虑,他洒然一笑:“诸位放心,本官自然不是严嵩那种小肚鸡肠的人,本官是分得清轻重缓急滴!”    众多乡绅纷纷松了口气。    但和珅紧接着又道:“但本官也不能总看着严嵩如此抹黑本官吧?”    郑谌首先会意过来,急忙拍着胸脯保证道:“和大人放心,日后这戏文定在南岸唱不出来了!”    其他乡绅也纷纷会意,急忙作出各种保证,定然不会再让这些子虚乌有的东西来抹黑和大人的名声。    但是北岸他们就管不了了。    说完这些后,剩下的众多乡绅们这才语气一转,说起了修堤的正事儿。    “近些日子诸事不顺啊!”    周令摇着头感慨道:“先是老万头差点被那些人说动了,这几天他们又嚷嚷着,说什么自家粮食也紧张,都让大家伙不要再借粮食了……”    老万头指的是乡绅万同,此人是修堤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人。    盖因修堤的石料都是民夫们从周山上凿取的,而这周山……就是万同家的地界。    “不错,还好咱们发现的早,没让那些孙子们得逞!”    高守儒愤愤地道:“你说修好了大堤,以后还不是世世代代都受好处?”    “这些王八蛋里钻出来的贼厮非要上蹿下跳,到处使坏,当真是一滩老鼠屎!”    和珅哈哈笑了两声,接着道:“无妨。”    “只要咱们密守八方,这些人寻不到机会!”    “这些不借粮食的人,本官都已记下了名字,待日后大堤成了,他们的名字依旧要刻在堤上。”    众多乡绅大户直接愣住了,这是什么意思。    你和大人莫不是天底下头一号大善人?    和珅却微微一笑:“只不过前面还要加上几个字‘曾借粮后反悔者’。”    大户们一怔,随即当即爆笑开来,堂中一时充满了欢快了气息。    郑谌忍不住笑着竖起了大拇指,道:“和大人,高,实在太高了!”    和珅笑眯眯地望着乡绅们:“到时候大堤上借粮的名字更少,反倒多出这么些反悔的人来,岂不是更显得诸位仁义?”    众人一听,似乎也是这么回事儿。    有些东西,靠的就是对比。    有了那些背信弃义、临阵反悔的人对比,岂不是显得他们这些自始而终的人更加可靠??    乡绅们纷纷欢喜起来。    但郑谌却有几分忧虑:“和大人,如此一来,粮食会不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