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91章抢险队 (第2/2页)
r> “下面,请各大企业为抗洪救灾捐款!” “我们厂捐款50万。” “我们公司捐款100万。” 王瑶看了看丈夫。 卢昌华对她点点头。 刚才,他已经偷偷的跟媳妇儿说了沉洋的意思。 自家现在是沉洋手里的依仗,绝对不能掉链子。 “昌和集团,捐款1000万。捐食品100吨。” 王瑶清脆的声音瞬间让会场鸦雀无声。 大家伙都知道昌和集团有实力。 可捐款这种事,谁不是象征性的捐点就行了。 哪像昌和这么实在啊! 一下子就是一千万啊! 沉洋在主席台上,脸色一正,率先鼓起掌来。 在昌和集团的带动下,后面的企业明显捐款的数额变大了。 最后一统计,仅这次捐款就高达5000万元。 这让指挥部的领导们都舒了口气。 要知道,在大灾大难面前,花钱就没数了。 像他们这种刚升级的地级市,哪里有那么多钱来支撑救灾啊? 都得靠省里拨款,可黑省自己也没多少钱,也得靠中央。 中央面对的是全国。 还有长江黄河流域在等着钱呢。 如此下来,北宁不靠自己,根本就没办法。 夫妻俩一回到集团,就召集了全体中层以上干部大会。 宣布成立昌和集团防汛指挥部。 卢昌华任指挥长,王瑶,陈立国为副指挥长。 同时宣布了几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救灾捐款倡议,各厂各公司组织捐款。 三天内把捐款汇总,统一上交公司。 第二件事,挑选年轻力壮,会水的男性工人,名额五千人,组建抗洪救灾抢险队。
工资待遇为双倍工资。 受伤残疾,公司按照等级赔偿。 如若牺牲了,除按照国家的工伤赔偿外,还额外赔偿100万元。 其子女可享受优先进厂工作。 无子女的,可给两个名额,照顾其亲属。 大会上一宣布这两件事,瞬间就炸了。 谁都知道,公司给钱,赔偿很高,可这也意味着极大的风险。 可各厂的青工们却不这么想。 首先是双倍工资啊。 这谁能抵得住? 再有也不是谁都能加入的。 首先身体健康,有病的,不会游泳的都不要。 好在昌和集团的人多。 从十几万人中挑选五千人还是绰绰有余的。 当然,在技术岗的这些人才就是合格也不能去,万一人没了,就是不可弥补的损失。 这边陈立国组织挑选队员。 另一边,王瑶按照卢昌华给的物资清单开始准备。 首先就是食品。 5000人在野外抢险,哪有时间做饭啊? 只能吃面包这样的食物。 好在卢昌华早在三月份就通知大洪加大面包的储备了。 王瑶一声令下,大洪就组织车辆往北宁运送面包。 第二就是麻袋或者编织袋。 这个需要采购。 数量先准备100万条。 第三是铁锹。 5000人的队伍,需要至少把。 这个自己厂子里生产。 他们生产这个就是小菜一碟。 第四是防水发电机,至少需要十台。 这个也是自己生产。 当然生产越多越好,其他抢险队也需要。 第五就是帐篷,至少200顶。 第六就是电水壶,200台。 现场水很多,可是都不能喝。 水要烧开了喝也是常识。 第七是运输车,一百台套。 也就是拖拉机。 这是用来运输食品和饮用水的,包括转运各种工具和沙土。 拖拉机带后拖车,这是标配。 运水车则要在后拖车上加装水罐。 这些车辆,昌和集团不需要求人,自己就有库存。 第八件,药品。 各种感冒药,发烧药,拉肚子药等等。 碘酒,酒精,纱布,止血绷带。 同时配备医务人员50名。 第九件就是麻绳和大马针,这是缝合沙袋用的。 这个就多多益善了。 也就是三天时间,这些物资就到位了。 5000人的队伍,按照100人一个小队,共分出了50个小队。 各有队长。 队长都带着红袖标。 队员们穿着工作服,上面手写着阿拉伯数字。 一看数字,就知道他是哪个小队的人。 卢昌华知道,在抢险队里,雨具都是不适用的东西。 抢险的时候,谁会穿雨衣啊? 都在河水里泡着,早就湿透了。 雨衣反而累赘。 所以,这些雨具一概没有。 沉洋在第三天就来到了昌和集团。 当他查看了卢昌华准备的物资,也看到了士气高昂的队员们。 他不由得竖起了大拇指。 “昌华啊,你就是生长在和平时期,要是在旧社会,你还真可能是个将军。” 第五天,指挥部就发来了命令,让昌和抢险队奔赴讷河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