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84,从养鱼开始_第0272章18马力又爆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0272章18马力又爆了 (第2/2页)

r>    为啥卢昌华这么说呢?

    主要是农用拖拉机的大脚是在泥地里行走,对链轨的耐磨性要求不高。

    要是装备到坦克和运兵车上,那它的耐磨性要求就太高了。

    它要适应很多砂石路面。

    卢昌华知道自己的这个东西完全达不到军工标准。

    要是重新研发,得把他们搞死。

    咱只是个拖拉机厂,不是坦克工厂。

    面对卢昌华的拒绝,这些专家都点点头,没有为难他们。

    农机局很快就下发了生产许可证。

    卢昌华赶制了三台样车,在北宁召开了东三省的新车发布会。

    邀请了各省农机口的领导,专家,还有农机公司的业务人员。

    一时间北宁热闹了。

    红旗招展,锣鼓喧天。

    省市电视台都在大肆宣传,昌和拖拉机厂新产品上市的消息。

    北宁也涌来了大量要预订车辆的用户。

    去年,昌和厂的14马力拖拉机成为很多农民的好帮手。

    再加上广告宣传和分期付款,销售量大增,一下就打出了自己的名气。

    紧接着,今年18马力的推出,更是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

    这个车型不仅延续了分期付款的政策,还为很多农民的痛点提出了解决方案。

    橡胶大脚是选配装备,可以选装。

    裸车价5万,选装增加5000。

    在农机公司单独购买8000元。

    在买车的时候,一次性选装更便宜,优惠力度很大。

    昌和厂这次的销售方式和以前有些不同。

    采取了预售的方式。

    承诺一个月内到车。

    一时间,预订者十分踊跃。

    同行大厂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通过各种方式来诋毁昌和拖拉机。

    说,新车型的选配件是智商税,不实用。

    说,车价太贵,这是压榨农民的血汗钱。

    说,很多功能没有必要,都是高价的借口,还是简单实用好。

    等等,不一而足。

    为此,卢昌华在央视投入巨资,买下新闻报时冠名。

    “昌和拖拉机提醒您,现在是京城时间……”

    这下所有谣言不动自破。

    这辆18马力四轮拖拉机,兼顾了农田作业和公路运输的双重作用,真正实现了一车多用。

    仅仅东三省的订单就有上万台。

    陈立国带着营销团队又征战京城。

    力邀华北各地的农机专家和农机公司,来参加订货会。

    本来,这种事不应该陈立国出马的,他管着十几个工厂,根本就忙不过来。

    可是,没办法,谁让管这事的胡大贵没时间呢!

    这几天,吴玥要生了。

    卢昌华不忍心这时候还让好兄弟远赴京城。

    干脆上老陈上了。

    胡大贵当然感激。

    吴玥住进了医院,胡大贵请假陪着,胡大娘也从三分场赶上来帮忙。

    王瑶去医院看了几次。

    这会儿,一般人家生孩子,都是掐着时间去住院的。

    不到生孩子的时间是不会去的。

    为啥?

    还是钱闹的。

    而胡大贵不缺这点钱,他早早的把媳妇送到了医院。

    都住了两天了,孩子还没生。

    卢昌华正在办公室里看报表,电话就响了。

    一接起来,是胡大贵。

    “昌华,要生了,快来。”

    “啊,这回是真生吧?”

    “真生,医生已经把吴玥推进产房了。”

    “好,马上来。”

    卢昌华赶紧喊上王瑶,带着营养品,直奔医院。

    两人刚冲到产房门口,就见胡大贵靠着墙,蹲在地上,手脚一个劲儿的哆嗦。

    胡大爷不知道啥时候也来了,在走廊里直转圈。

    “哎呀,老头子你就别转了,看的我头晕。”

    “咋还没生呢?”

    老胡头搓搓手,一脸的焦急。

    “吴玥家属,谁是吴玥家属?”

    “我,我。”

    胡大贵站起身来。

    “胎位不正,可能有生命危险,你签字吧。”

    胡大贵一听这话,腿都软了。

    卢昌华说道:“赶紧签字,没事。”

    这样的情形,他已经经历过了,有些经验。

    签了字,胡大贵像断了嵴梁骨一般,靠着墙滑到地上。

    卢昌华见他脸色苍白,就安慰他。

    “别怕,医生跟谁都这么说,他们怕担责任,谁都要签字。”

    “我,我心里发慌。”

    胡大贵早已没了大大咧咧的样子。

    “慌个屁啊,有我在,别怕。”

    王瑶也过来安慰。

    也就八九分钟的样子,产房里勐地传出嘹亮的哭声。

    “听这声像儿子。”

    卢昌华自言自语道。

    胡大贵这才站起来,扶着卢昌华的肩膀。

    “儿子?”

    “像儿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