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41章神秘配方 (第2/2页)
大豆和玉米在十一后就要开镰了。 卢昌华的新水库终于通上了电。 长水农场电业所施工队长用鱼刺剔着牙,笑呵呵的说道:“小卢啊,这回你这可就光明喽!” “还是队长关照。” 为了让电业所早点来施工,卢昌华跑了好几趟场部。 虽然说起来,自己有场长的关系,可到了具体的施工单位,人家要是拖几天,你也没招。 他可没少走关系。 这年头办点事,不走关系你就别想。 这些人,做酒不好,做醋可酸! 临走的时候,每人拎着一条大鲤子。 卢昌华笑呵呵的把他们送上汽车。 有了机器有了电,就可以生产饲料了。 其实,这玩意儿挺简单。 先把各种原料打碎磨粉。 然后按比例加入搅拌机搅拌。 这时候添加剂就要加入了。 拌匀之后,进入颗粒机。 把那些黏湖湖的饲料在颗粒机里形成颗粒。 这些颗粒还是软的,必须再进入烘干机烘干。 出来的颗粒温度很高,不能马上装袋,需要降温。 待冷却后就可装袋了。 有的饲料厂还有其他环节。 如增加蒸煮的环节,把饲料先高温煮熟。 还有的增加了高温灭菌消毒的程序。 作为内部饲料,他倒可以不用。 如果上市公开销售,就得有这个环节了。 否则也是不合法的。 为了节约成本,卢昌华连装袋的环节都省了。 先试生产了两天,根据搅拌机一锅搅拌的量,需要添加适量的添加剂。 刚开始生产,他没有添加。
试生产出来的饲料,先投喂给自己的鱼群,看看它们能不能适应。 结果食性一般。 以前,他投喂的是人工搅拌的,多了少了就那么回事。 投喂的是湿料。 现在投喂的是颗粒干料,鱼群也得适应一阵子。 卢昌华就在投喂湿料的时候,加投一些颗粒料,每天逐渐的增加。 几天时间,它们就适应了。 那些养鱼户听说卢昌华开始生产饲料了,心里痒痒的,跑来厂里看热闹。 见他在给自己的鱼群投喂,就跃跃欲试。 秋天正是鱼儿长膘的时候,现在不喂啥时候喂?! “你们想要饲料也可以,每斤一毛,不赊账。” 不赊就不赊。 他们拿来了几个大麻袋,先买点回去试试。 卢昌华第二天生产的时候,就拿着一个小纸包,从里面舀出一小勺粉末,轻轻的倒进了搅拌机里。 搅拌时间增加了半小时。 这一锅有一吨,他只用了一克的添加剂。 饲料加工这活,交给了大洪二洪来干。 眯缝眼嫌埋汰,他更愿意去喂鱼,干净啊。 以前还得拌鱼食啥的,现在直接用铁锹往投食台上撒了。 容易吧? 今天投喂的时候,水中浪花翻滚,鲤鱼争抢激烈,好像抢的不是鱼食,而是什么珍宝。 把来买饲料的这些养鱼户唬得一愣一愣的。 刚出机器的颗粒,还在烫手,他们就迫不及待的装袋了。 隔了一日,这十几户人家就开着车来了,这回要大量的购买。 每家都买上一吨。 这一吨饲料可不便宜,二百块呢。 可他们不嫌贵。 买回去就和自己的鱼食拌在一起,谁会傻乎乎的光喂卢家的饲料啊。 卢家饲料的好处很快就显现出来了。 他们喂了几个月都没长多少的鲤鱼,吃了卢家的饲料后,个把星期就长了一截。 把这些养鱼户乐的,嘴巴都合不拢。 这消息不胫而走。 很快就传到了北宁城。 很快,北宁周边的养鱼户就慕名而来。 十一之后,卢昌华就忙着收黄豆和包米了。 辣椒已经晒干装袋了,临时堆放在卢家的大院子里。 他正灰头土脸的指挥着胶轮车,把黄豆拉去晒场晾晒呢,韩建华就带着人来找他。 “小卢,你来一下。” “诶。” 卢昌华交代了一下,就跑了过来。 “主任。” “来,我给你介绍一下。这是二龙山水库的张经理,这就是卢昌华。” “哎哟,你就是小卢啊,真没想到,这么年轻啊。” 对方是个四十出头的中年人。 他握着卢昌华的手笑呵呵的打量着。 “你好,找我有事?” 韩建华没说话,张经理笑呵呵的说了起来。 “小卢啊,听说你鱼养的不错,我们是来取经的!” “啊?我就是瞎养,没啥经验。” “诶,那可不是,你就别谦虚了。” “能不能去你的水库看看哪?” “行,就在下面。” 三人往水库的方向走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