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九大弟子 (第2/2页)
,相当于找个强大的靠山。 女子自然是首选峨眉派,当个俗家弟子即可。 连灭绝师太也是如此,她十多岁便被送到峨眉了,开始时也未出家,还与师兄孤鸿子订了婚。 后来灭绝师太所在的洛阳方家,被金毛狮王谢逊给灭门了。 名为王四六的孩子回道:“我娘生我时二十二岁,爹爹二十四岁,他们当时的年龄加起来四十六,所以就给我起名四六。” 贝锦仪一愣,又看向名为李五九的孩子:“你呢?” 李五九道:“我娘生我时二十二岁,我爹二十三岁,合为四十五,五九相乘四十五,所以给我起名五九。” “.” 段誉知道,这种奇葩事情在元朝很常见,甚至还成了取名的通用惯例。 使用父母年龄相加,或出生日期,作为出生孩子的名字。 如朱重八,他爹朱五四,爷爷朱初一 元朝属于蒙古人统治,民分四等,汉人的社会地位最低,属于最底层。 元朝统治者为了避免汉人的反抗或造反,对汉人的管理非常苛刻。 最残酷的一条就是,没有做官的小老百姓一般都没有名字。 像“周芷若”这个名字,起的如此好听,着实离谱。 “既然拜师了,为师父给你们重新起个名字。” 段誉实在看不下去,自己将来若是培养出一代剑神。 在江湖上人称“剑神王四六”? 传出去岂不让人笑死! 自己这个当师父的,也是脸上无光。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你们九人,便以段氏为姓,以九天为名吧!” “九天者,中央曰钧天,东方曰昊天,东南曰阳天,南方曰炎天,西南曰朱天,西方曰成天,西北曰幽天,北方曰玄天,东北曰鸾天。”
段誉看向九人,各赐一名。 分别为:段钧、段昊、段阳、段炎、段朱、段成、段玄、段幽、段鸾。 九人大礼叩拜,正式拜师入门。 段誉毫不吝啬的掏出九枚洗髓丹,为他们重塑根骨资质。 却没有立即给他们安排增加几十年内力的培元丹。 即便是良材美玉,也要打磨好根基。 这帮小子还小,拔苗助长使不得。 待他们练武七八年,打好基础再嗑药突飞猛进不迟。 至于武功,段誉为他们量身定制了一套堪称豪华的武学体系。 两名女弟子,内功分别修习《九阴真经》和《小无相功》。 七名男弟子,内功分别修习《九阳神功》、《易筋经》、《先天功》、《龙象般若功》、《北冥神功》、《八荒六合唯我独尊功》. 有了内功,接下来便是外功。 段誉原本想一人传授他们一套武林绝学。 后来想想,这帮小子还小,总不能拿降龙十八掌、六脉神剑这些绝学让他们当入门功夫练。 这些绝学,就是现在放到武林上,各派高手都不一定能练成。 比如那、丐帮的几任帮主,练降龙十八掌都差点把自己给练废了,也没练成最后三掌。 这帮孩子,刚接触武学,还是找门简单的武功先练着入门,以后再学高深的武功。 于是乎,段誉掏出了老张送的《真武七截阵》。 真武七截阵,实际上是七套武功,张三丰分别授予武当七侠一套。 这七套武功可以相辅相成,两个人三个人甚至七个人可以配合并用,从而威力大增。 正适合给自己的弟子当入门功夫,还可以通过演练阵法,促进他们师兄弟之间的关系。 拜得高人为师,九名弟子知道机会之得来不易,万不可错失。 有了希望,自会使人振奋,他们如今只觉浑身精力充溢,眼中的一切皆变得美好无比。 练武之时,他们刻苦的劲头,让段誉也要甘拜下风。 这段日子,周芷若见九个小伙伴都在刻苦练功,有着急了。 贝锦仪安慰她:“芷若meimei,等咱们回去,你就是师父的弟子了,咱们以后就是师姐妹了。” 对于峨眉派的大名,周芷若自是知晓,心下稍稍宽心。 自己将来的师父既是峨眉派掌门,那一定比大哥哥厉害吧? 自己不仅辈分比他们高一些,还能学到更高深的武功。 嘻嘻! 未来可期! 尚未接触武学的周芷若,正想象着峨眉派高深莫测的武功。 在襄阳城中度过了一个月。 贝锦仪便开始催促,言说应该回山了,师父师妹她们都应该等急了。 段誉被催得没办法,对九个弟子交代一番后,要他们安心练功,不要出去,免得节外生枝。 段府中除了九个弟子,还有一对青年夫妇。 他们是段誉找来的管家,负责打理宅子,照顾这帮孩子。 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夫妻二人为人不错,便留了下来。 安排好一切,段誉和贝锦仪带着周芷若,返回峨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