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卖面乎豆的顾阿婆 (第2/2页)
br> 而且看这周围店铺和人家儿装修的情况,此地人口流失无非是近两年的事情,既然如此,这阴气来的就有些莫名其妙了。 因此江祈年沉吟片刻之后,便是对几人说道: “走吧,先去打听打听顾小曼住在哪儿,看看能不能找到她。” 说着,几人便向平房区走了过去。 刚到村口,便看到三四位老人坐在石墩上,旁边儿还摆着一副象棋。 见状,江祈年先是注意到了那地上的烟头,然后便从口袋里摸出一包好烟来。 “呦?你啥时候学会的抽烟?” 应初梅知道江祈年为何会有烟,只不过却是故意打趣了一句。 闻言,江祈年笑了一声。 “你不爱闻烟味儿,我哪里敢抽烟? 不过是平时经常备着一包,执行任务的时候打听个事儿也方便。 出门在外嘛,无非是烟钱开路。” 说着,便是走上前去。 “您好大爷,我们是在天坊市慈善基金会实习的学生,不知道您这儿有没有一位叫顾小曼的姑娘? 我们接到了她的贫困补助申请,所以今天来实地考察一下,若是您知道的话,还望行个方便。” 一边说着,他还拿出打火机给几名老大爷点好了烟。 只见为首那老大爷吸了一口后,便仔细思索起来。 “顾小曼?我好像有点儿印象,我说老张,这顾小曼是不是住村东头儿那个妮子?” “应该就是她。 咱们村儿年轻人上学的上学,打工的打工,基本上没几个正当年的还留在村儿里的。 剩下那几个我印象不深,但既然是申请贫困补助,应该就是村东头儿那家,她好像就姓顾。”
就在这时,旁边儿一个手拿蒲扇的大爷却拍了他们一下。 “我说你们几个老糊涂了? 顾小曼是那顾阿婆的外孙女儿!就是卖面乎豆的内个!!” (面乎豆,蚕豆洗净放入锅中,再用调料盐等煮熟,各地叫法略有差异。 面乎:软和,绵软的意思。) 说罢,那手持蒲扇的大爷便热情的跟江祈年说道: “小伙子,不好意思。 ,他们这年纪大了记事不清楚,你别搭理他们就成,你说的那个顾…顾什么曼就住在村东头儿。 你顺着这条道儿往里走,一直到了紧东边儿有个大磨盘,到了大磨盘再往右拐就成,那地儿比较偏,就她们一家,比较好认。” 打听到了想要的信息后,江祈年也是拱手感谢,而后他就对其问道: “大爷,这顾小曼是和她外婆一起住吗?” “原先是! 她家里的事儿我也不清楚,但我记得原先就是她和她外婆一起住。 她外婆在我们村儿也是个风云人物儿,干事雷厉风行,为人也十分豪爽。 平时就骑个三轮车在村子附近卖面乎豆,有时候到了傍黑该回家的时间,若是这面乎豆没有卖完,她还会分给孩子们一些。 她这个人没啥爱好,就是好抽两口,喝点儿小洒啥的。 不过人不坏,对顾小曼也是打心眼里疼着。 虽说是困难了些,但这祖孙俩也都是脚踏实地的性子。 日子嘛,只要你踏踏实实过下去,总有熬出头的时候。 可谁成想天有不测风云,这顾阿婆没灾没病的,结果这人说没就没了,扔下她外孙女儿一个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 这学也上不起,只能是学了她外婆的那点儿手艺,然后靠卖面乎豆勉强过活。” 听完之后,江祈年微不可查的与几人对视了一眼,然后便面不改色的问道: “大爷,冒昧的问一句,这顾小曼的外婆是因何去世的?” “因何去世的?” 闻言,老大爷认真思索了一会儿。 而后便是缓缓摇了摇头。 “这我还真不知道,你说这顾阿婆大家倒是都认识她,但村东头儿那里偏的很,所以真知亲知近的反倒没几个。 所以我们只知道顾阿婆是没了,但具体怎么没的却不清楚,也不见有人发丧什么的,就好像是……突然消失了一样。 你要说时间嘛……我记得挺久的了,好像是五六年前的事儿了。” 听到这儿,江祈年瞳孔微微一缩。 接着,他便装作若无其事的说道: “好的大爷,真是麻烦您了。” “没事儿没事儿,你们去吧。” 说完,江祈年等人便转身离开了。 按照那大爷指的方向,几人没废多大工夫便来到了一扇破旧的木门面前。 望着那门口已经掉色的门神画像,以及院子中隐隐传来的蚕豆香味儿,众人便知道找对地方了。 犹豫了片刻,江祈年最终叩响了门环。 没过一会儿,院落中便传来一阵轻快的脚步声,随着那木门被慢慢推开,一张清秀的脸庞也是映入众人眼帘。无错更新@ 可还不等他说些什么,那人便是率先开口道: “咦?是你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