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宋做台谏官_第0317章:惜贤臣!赵祯雄起,痛骂群臣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0317章:惜贤臣!赵祯雄起,痛骂群臣 (第2/2页)

脸色铁青,骤然提高了声音。

    “朕看重苏良,两府三司的相公们看中苏良,皆是因苏良优秀,政绩斐然。刚才有人讲,全宋变法没有苏良也可以,可以吗?真的可以吗?”

    “谁能像苏良这般屡献奇策,谁能像苏良这般所有的心思都扑在变法上,谁能像苏良这般每次都能给朕惊喜?”

    “欧阳永叔讲,苏良之功绩,足以拜相,此话,朕亦认可!”

    “你们应该庆幸,庆幸你们能与苏景明同朝为官,若没有他,你们在史官的笔下可能更加平庸无能!朕器重苏良,信任苏良,乃是因为朕深知,苏良若生在辽国、西夏、高丽或大理,依照他目前的政绩必将早已拜相!”

    听到此话,站在大殿中央的官员们都不由得低下了脑袋。

    他们没想到苏良在官家心中竟然如此重要,这下子是踢到铁板上了。

    苏良听到这些话,心中也有些感动。

    他知晓赵祯的心意。

    赵祯乃是担心苏良因此事而退却,不再为全宋变法出全力,害怕日后会遭遇横祸。

    毕竟,历朝历代,“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故事太多了。

    今日赵祯也是在向苏良表态,告知苏良,他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赵祯缓了数息后,接着说道:“朕感到最悲哀的,不是苏良遭受这种无妄之灾,而是你们这些饱读圣贤书之人的反应。”

    “民间百姓戏说一下苏良为隐相,说一说也就罢了。而们却在苏良无任何过错的情况下,臆想其罪名,欲将其逼出汴京城,且还认为触及皇权之事,朕一定会听从你们的建议!”

    “你们的愚昧,让朕感到心寒。大宋若亡,也是亡在你们这群人的身上!”

    “朕甚是厌恶朝臣内斗,今日之事,朕便不惩戒任何人了,希望众卿引以为戒,不再提及此事。若日后,苏良真成了权相,真威胁到了皇权,你们再上奏也不迟,朕不想再在这种子虚乌有的事情上浪费时间了!”

    说罢,赵祯回到了御座前。

    这时,殿中央有官员走出,欲作辩解。

    赵祯大手一摆,冷声道:“朕刚才已说过,不再议论此事。谁若仍支持苏良外放为官,直接递交辞呈即可,有一,朕便同意一个,离了这类人,朕相信全宋变法会进行得更顺利!”

    殿中的官员,顿时都不敢言语了。

    这一刻,天威尽显,无人敢逆圣意而为。

    赵祯站起身来,道:“退朝吧!”

    顿时,群臣拱手,尽皆低头。

    很多官员突然意识到,官家已不是那个优柔寡断、做事顾虑重重的官家了。

    ……

    当即,群臣散去。

    那些攻击苏良的官员们,纷纷低着脑袋,快步离去。

    他们高估了自身的能力,也低估了苏良对大宋的价值。

    谁是私心,谁是公心,官家心中明明白白。

    经此一事,大宋的官员们必将都会自省。

    这种打着维护皇权旗号,无端攻击同僚的事情,将很难再发生了。

    此外,众臣也都明白一个道理。

    谁对朝廷有贡献,官家便会向着谁,在政绩面前,其他的事情皆不值一提。

    ……

    当日。

    赵祯为苏良在大庆殿痛斥百官的事情便传到了汴京街头。

    百姓们知晓苏良在官家心中的地位后,也都不敢再乱嚼舌根了。

    与此同时。

    张茂则带着一马车礼物送到了苏宅。

    赵祯给出此赏赐的缘由是:苏良关于筹建寻矿司和海外采矿事宜的札子,写得特别优秀。

    官员们看到此札子后,也都不得不承认,苏良值得此赏。

    此等赏赐,也让士大夫官员们有了充沛的斗志。

    谁能证明自己比苏良强,谁就能得到比苏良更厚重的恩宠。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