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八章、再回首恍然如梦 (第1/2页)
跟东北大多数农家的格局一样,陈思家三间瓦房的中间是“外间”,作为厨房使用;“东屋”是家长或长辈住的地方,所以母亲住住在那里;“西屋”是小字辈住的,所以mama把西屋好好地收拾了一番,并烧了烧炕,然后把两套最干净的被褥铺在了那里。 看那架势,是给陈思和小丫这对“小两口”准备的。 按东北农村的习惯,天一黑就“歇下”了。小丫本来是想跟着陈思到西屋再说会话,没想到一进屋看到炕上并排的两床被褥,立即明白了陈思母亲的意图,一下子就红了脸,并跑了出去。 陈思明白—— 火车上人多眼杂小丫可以跟自己挤一个铺那是撒娇; 在家里黑灯瞎火姑娘不能同陈思睡一被窝方才得体。 小丫不是个随便的人,陈思更不会不好好给心爱的人一个正当的仪式就草率从事,所以他赶紧去跟mama说清楚。 其实也怨不得mama,陈思已经离家九年多,刚刚回来,时间还很短,mama也是不太了解实情。 再说现在的年轻人没结婚就睡在一起,实在已经不算是什么新鲜事。 听了陈思的解释,mama赶紧到西屋把给小丫预备的被褥抱回自己的屋里。 不过,小丫却没有跟着被褥回去,因为她还没跟陈思腻够。 在陈思这里腻到夜深人静是一回事;跟陈思大被同眠却是另一回事。小丫涉世不深但做事却是很有分寸。 跟爱人睡在一起小丫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想跟能是两回事。 头一次跟小丫在黑夜里共处一室,陈思感觉特别的旖旎而温馨。 在有人的时候,小丫总是那样的活泼调皮;没人的时候,小丫就如温顺的绵羊。 虽然陈思已经习惯了和战友们在一起的生活,但回到家里这种踏实的感觉却是什么都不可替代的,特别身边什么还有深爱的姑娘陪伴,陈思今夜的心就像熨斗熨过一样的舒坦。 虽然他因为无法面对娟子嫁给别人的事实,九年多没有回家,但他又有哪一刻不在思念着家乡呢? 是小丫抚平了他心灵上的伤口,使他终于踏上了回家的路。 一个人无论他多么的成功,无论他走的有多远,无论他贫富贵贱,都有一个根。 那个根,就是家。 如果家里更有爱,就是完美的。 什么能比一个有爱的家更好呢? 陈思屋里的灯一直亮到深夜,小丫才恋恋不舍的从陈思的怀里出来,回到mama的房中休息。 第二天用过早餐后,mama吩咐陈思去镇里去买鱼和rou,因为要请客。 陈思走的时候小丫爹吩咐过让小丫快点回去,因为现在已经八月中旬了,九月份就是茶山采茶的季节,离开了小丫不行。 小丫从未一个人出过远门,陈思必须全程陪护,所以他也得跟回去。 这样,留给陈思呆在家里的时间并不多。 本来按陈思的意思,这些天他就静静的呆在家里陪陪mama,不想跟许多人接触。但mama说不行,因为陈思离家的这几年,mama一个人在家,亲戚朋友、乡里乡亲的很多人帮了很大的忙,mama想趁陈思在家的时候,答谢一番。 人类社会就是这样,不管你愿不愿意,总得跟别人交往,所以也就免不了需要应酬。 听了mama的话,陈思只好尽快的往镇里赶,因为怕去晚了,买不到好东西。 陈思去镇里,小丫当然得跟着。 不过,当陈思和小丫在镇上买了好多的东西打了一辆出租车回来的时候,却看见mama正在院子里焦急的等着他回来,并告诉他出事了——娟子失踪了。 其实这些年陈思不在家的时候,给mama帮助最大的是娟子,她没事的时候总会来到陈思家帮陈思妈忙这忙那,减轻了mama的许多劳动。但mama知道陈思心里的苦,所以就从来没有在陈思的面前提起娟子。 今天早晨陈思走后,mama首先就去了娟子家,结果却没能见到娟子,只好遗憾的去请别人。走过几家之后她得到了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