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买票 (第2/2页)
不是音乐剧很众,没有人看的吗? 怎么是秒光? 音乐剧圈子的人觉得自己的三观都被颠覆了。不少之前不看好的人感觉自己被打脸。 有些愤愤不平道:“这群人疯了吗?” 他的朋友回复他:“你不是也想看一看鲸落的音乐剧吗?” 这人哑然。 他不算鲸落的粉丝都带着好奇想抢一张票看看,更别鲸落高达那几千万的粉丝了。 他有些郁闷:“我是真的想看音乐剧的。” 朋友微笑:“大家都是这么想的。” 看音乐剧,肯定得去现场才有感觉。 这是许多人一致的想法,所以买票的人自然多。 可惜票数太少,能够抢到的人凤毛麟角。 供需远远无法平衡,导致了许多人满腔热情无法发泄。 于是,没买票的许多人都跑到于海的微博下诉苦: “票呢?” “我辣么大一张票去哪里了?” “你们是八爪鱼吗?手速这么快?” “没买到,e3” “第二场演出是什么时候,在哪里?下次我一定抢到!” “……” 首场演出还没开始,有些人已经在催促第二场演出了,你敢信? 这号召力,搞音乐剧的专业人士简直目瞪口呆。 这不符合市场规律啊! 于是,某乎的一个新的问题被提出来: 鲸落《歌剧魅影》门票秒光是否代表国内音乐剧的春来了? 对此,网友“我就问还有谁”的回答很精辟: 泻药。 首先我不是马后炮,在这之前我就过,鲸落的音乐剧门票是绝对不愁卖的。 之前网络上经常看到有人分析鲸落这部《歌剧魅影》门票将会滞销什么的,原因是这是鲸落第一次学音乐剧,质量不知,大多数人会观望啥的。 在这里我就问一句,大家第一次知道鲸落写一部音乐剧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我的脑海里的第一想法是,买票。 这应该就是大家的第一想法。 好奇是其中一点,最主要的是,鲸落之前发表的所有音乐都是质量顶尖,百听不腻的。所以我们对鲸落的音乐是有信心的,这是鲸落积累起来的口碑。 回归问题本身,《歌剧魅影》火爆,不能代表音乐剧这种艺术形式也将会火爆。 因为大家购买门票的根本原因是鲸落这个人,而不是因为音乐剧。 而《歌剧魅影》是否能够成为音乐剧逐渐走向大众的转折点,具体还是需要看《歌剧魅影》本身的质量的。 如果质量好的话,大家自然可能由此对别的音乐剧也起了兴趣,这是很正常的。 总而言之,鲸落用自己的号召力,给音乐剧市场打开了一扇门。 观众通过这道门,会好奇地走进去看一看。但是如果音乐剧的质量拉垮的话,观众被勾起的兴趣会迅速磨灭。 所以《歌剧魅影》门票售罄不代表音乐剧的春来了,只是给了个机会。 能不能把握住,就看音乐剧的从业人员了。 以上。 不管怎么,因为门票秒光的事情,让《歌剧魅影》的名气又大了几分。 不过五千张确实太少了,大部分人都处于渴望无法满足的状态,为此网友们也搞出了不少saocao作。 比如因为门票实名制的关系,再加上黄牛们也没有早做准备,所以想购买高价票的想法都无法实现。 真的是有钱也都没处花。 有些人就想要别人转让出来,于是又发起话题:用一千元买一张音乐剧的门票,值得吗? 网友的留言五花八门: “不值得啊!太浪费钱了,所以有票的记得赶紧转让出去。可以联系我哦!” “爸爸mama辛辛苦苦赚钱就是让你们这么浪费的吗?赶快卖掉!卖给我就好!” “音乐剧真的不行,太枯燥的,有票的可以联系我,我想去催眠一下!” “建议有票的联系我哈,我别的没有,就是钱多,价格都可以商量!” “……” 可惜,多数人都没能如愿。 虽然音乐剧的票可以转让,但是手续繁琐,而抢到票的大部分人,基本不会在意这个价格。 无奈,得不到满足的网友们,只能寄希望于视频版早日播出。 对于于海来,门票秒光也是挺开心的事情。 毕竟他确实花了不少心思在里面,搞得煞有介事的,如果门票卖不出去,那就太尴尬了。 至于多余的,他就没精力去管了。比如在他微博下方,撒泼打滚要门票或者要第二场演出门票的粉丝们,他就不会理会。 临近《歌剧魅影》的首演,他也有些忙碌起来。 虽然大部分工作都是导演做的。不过他也需要待在剧院里面,不为别的,为了躲避许多想找他合作以及找他要门票的人。 他的微聊私信里,有一堆人向他要门票的。让他无语的是,这里面许多人他都不知道是谁,自己什么时候加的微聊。 无奈他只能装作自己很忙的样子,没空理会这些人。 当然亲近的几个人,比如林文泽,唐林几个人,他是有给门票的。 本身国家大剧院就是这么大,座位有限,如果他朋友圈的所有人都给了,那也不需要卖票了,这些人,再加上演员工作人员的好友,直接就占满了。 所以整个剧组,除了于海拿了几张票外,别的人都没有再给票。 时间就这样在于海看似忙碌,实则摸鱼中过了几,转眼就来到四月一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