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四章 徐光启 (第1/2页)
徐光启可是中华历史上真正的名人了。W 郑勋睿跟着中年人上了马车,两人都没有说话,马车行驶了好一会,终于停下来。 门口看不见什么马车,看来徐光启因为身体的原因,一般不接见来访的客人,这个事情是真的,跟着中年人直接进入府邸之后,郑勋睿很注意的看了看四周,一切都显得很是简朴,看不出奢华的地方。 来到书房的时候,一股淡淡的中药味道传来。 徐光启身体不好,一直都想着致仕,可是皇上就是不同意,可以说徐光启是唯一一个在内阁大臣位置上面正常亡故的大臣了。 中年人带着郑勋睿进入书房的时候,脚步很轻。 徐光启端坐在书房,脸色不是很好,中年人准备禀报的时候,徐光启摇摇头,中年人明白了意思,迅速给郑勋睿泡茶,接着退出书房,轻轻带上门。 “郑大人,本官请你来,你不会吃惊吧。” “大人,召见,是下官的荣幸。” “这些话不用说了,本官建议你到陕西去,你不会暗地里责怪本官吧。” “大人若是为了解释这等事情,下官就斗胆了,下官绝无意见,下官也清楚,自身的资历很浅,不可能服众,唯有到艰难困苦的地方去磨砺,做出一番成绩,才能够真正得到他人的认可,若是想着平平安安,那还不如留在翰林院。” “不错,本官听闻你想着到府州县,就感觉到不简单,你不过十七岁的年纪,可谓是我大明历史上最年轻的翰林修撰了,迄今为止,翰林修撰直接到府州县去磨砺的,你也是第一人,正是因为这些因素,本官提议你到艰苦的地方去。” “下官感谢大人的成全。” 郑勋睿还真的不是特别的高兴,那是因为他内心的想法,外人不可能知晓,延安府被称之为黄土高坡,地理条件很是恶劣,当然如今是什么情况,他不是很清楚,但相信也好不到哪里去,这样的地方粮食产量有限,不可能与南方比较,再说延安府正在闹流寇,他去了之后的第一件事情,不可能是安抚百姓,还是要剿灭流寇,而且必须抓紧时间,决不能够耽误春耕时节。 到这样的地方去,就是最大限度的考核他的能力。 “本官看得出来,你不是特别高兴,还是有些埋怨本官的意思,你能够表露出来,本官就很是欣慰了,本官阅人无数,看得出来,你还是质朴的。” “大人言重了,下官略有不喜,这倒是真的,下官以为,不管是谁到陕西去,都不可能表现的很是高兴,那就有些不可理喻了。” “说得好啊,被朝廷派遣到陕西去,没有谁会高兴的,你若是表现的喜气洋洋,本官倒真的是要担心了,好了,本官找你来,的确不是给你做什么解释的,本官也没有必要那样做,本官看你虽然年轻,可几次上朝的表现,很是不俗,故而想着让你受到磨砺,来日成为可用之大才,至于说你是不是能够做到,本官就不得而知了。” “你到陕西去的消息,昨日就传开了,本官想着问问,你对延安府的情况知道多少。” 徐光启终于说到最为关键的地方,郑勋睿也不敢小觑,不管怎么说,他到陕西去,还是需要得到朝廷之内的支持,支持的力量越大越好,否则今后的日子不一定好过。 “下官知道一些,延安府下辖三州十六县,分别是鄜州葭州绥德州,肤施县安塞县甘泉县宝庆县安定县宜川县延长县延川县清涧县洛川县中部县宜君县米脂县吴堡县神木县和府谷县,有户数三十七万,人口一百零四万。” 郑勋睿一口气说出来这些情况,徐光启显然有些吃惊,怕是没有想到,尚未接到圣旨的郑勋睿,能够将基本情况了解的如此详细。 “不错,能够知道这么多的情况,看来你不打算在延安府去敷衍做事了,不过你可知延安府如今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下官以为,最大的问题乃是流寇聚众造反,安塞的闯王高迎祥,宜川的横天一字王王子顺,定边八大王张献忠,清涧的过天星惠登相,府谷的王嘉胤扫地王张一穿,米脂的闯将李自成革里眼贺一龙左金王贺锦,绥德的老回回马守应紫金梁王自用神一魁,洛川的不沾泥张存孟,肤施的曹cao罗汝才争世王蔺养成闯塌天刘国能射塌天李万庆混十万马进忠等等,都是流寇的大小首领。” “且不说这些人为什么造反,可是他们造成的影响是恶劣的,已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