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调教_第372章 教我如何不想她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72章 教我如何不想她 (第2/2页)

们看到的仍然是“伊”字的身影。在这种背景下,刘半农先生创造的“她”字很快就得到了当时许多有识之士的首肯和赞同。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的鲁迅先生首先高度评价了这一造字创举,认为这是刘半农先生“打的一个大仗”。

    不仅如此,鲁迅先生还在他的作品中带头使用“她”字。新文化运动的另一位代表人物胡适亲自作诗一首,极力赞赏和推荐刘半农创造的“她”字:“有他才有她,无他不成她。他她分别用,文章传万家。”

    江一英说,一个她字,在那个时代,居然会成会文化界的一场盛事。

    黑铁胆说,那当然了。如果没有这个字,我要说起你,那还是“伊”。

    江一英说,去你的。对了,给我说说她字是如何诞生的。

    黑铁胆说,好啊,五四运动时,中国没有她字。直到1920年,一名年轻的中国学者发明了“她”字,并在一白话新诗里首度使用,诗是好诗,字是首创,于是随着诗的不胫而走,“她”字也在汉字王国里站稳了脚跟。这位年轻的学者名叫刘半农,这首诗的题目叫《情歌》。

    这首题为《情歌》的诗,就是刘半农留学伦敦时,于生活拮据之中、渴念祖国之际写下的一首文情并茂的佳篇。

    不久著名音乐家赵元任为该诗谱曲,改名作《教我如何不想她》,因为“教我如何不想她”作为反问句在诗中的每小节节末反复咏唱,深深地表露出了诗人对故国家园的思恋之情。

    江一英问,你是不是还会唱这首歌啊!

    黑铁胆说,真不会,我只记得诗开头的那几句了。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江一英说,刘半农清还是蛮浪漫的嘛。

    黑铁胆说,浪漫吧,还有更浪漫的。刘半农的这首诗发表不久,著名曲作家赵元任先生为这首情意绵绵的诗谱了曲。这首名为《教我如何不想她》的歌曲经百代唱片公司灌制成唱片在全国发行后,迅速在全国风靡一时,刘半农先生创造的“她”字也因此而很快被全国人民所接受。

    非常有趣的是,《教我如何不想她》的歌曲在全国唱红后,当时北平女子师范大学有一位漂亮的女学生边唱着《教我如何不想她》边想,这首歌的歌词写的如此之美,作者刘半农先生一定是个年轻英俊、风流倜傥、风情万种的才子。女学生因此而春心大动,开始暗恋刘半农先生,做梦都想一睹刘半农先生的风采。

    有一天,女学生来到赵元任先生家里做客,碰巧刘半农先生当时正好也在赵元任先生家品茗闲聊。因为该女生并不认识刘半农先生,所以红着脸在赵元任先生面前打问刘半农的情况。赵元任先生笑了笑,指着身边的刘半农向这位女学生介绍说:“这位便是您想要认识的刘半农先生!”

    女学生抬头看了刘半农一眼,不由失声地惊呼道:“啊!原来他是个土老头儿?”大家闻言,笑得前仰后合。

    其实刘半农先生当时刚刚30出头,但由于他经常笔耕不息,以至华发早生,所以看起来好像已经是40多岁的老头子了。

    风趣幽默的刘半农先生非但毫不介意这位女学生的唐突无礼,还当场写了一首“打油诗”调侃道:

    “唱起歌词想起他,

    请进门来喝杯茶。

    原来如此一老翁,

    教我如何再想他?”

    众人免不了又是一阵大笑,那位女学生的脸更是红到了耳根。

    江一英和小刘听到这里都笑了起来。

    黑铁胆又说,遗憾的是,1934年6月,刘半农在内蒙古考察方言途中遭到昆虫叮咬,不幸传染上致命的“回归热”。不久便与世长辞,年仅43岁。

    对与刘半农有十年深厚友谊的赵元任而言,更是痛惜万分,他送好友的挽联这样写道:

    十载凑双簧,无词今后难成曲!

    数人弱一个,叫我如何不想他!

    江一英感叹道,可惜,太可惜了!才43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啊。

    -----------------------------------------------------------------------------------------------

    >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