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君臣对 (第2/2页)
厉起来。 李玬伏地磕头,不敢抬头。 “好了好了,朕说过,赦你无罪,起来吧!” 李玬起身回道:“皇上明察!微臣不敢有此心思。微臣推荐一人,此人堪称当代诸葛孔明,足智多谋,年轻有为,对大安国忠心耿耿,请皇上定夺。” 皇帝听说李玬有推荐人选,语气才平和下来,说道:“起来说话吧!朕倒要听听,爱卿举荐的是何方神圣,能担任大安国宰相?” “此人正是监察御史何力广。” 皇帝一时没回过神来,问道:“何力广有何功绩?” “启禀圣上,何力广乃泰州人士,前朝进士,”李玬回道,“此人对圣上忠心耿耿,对大安国有功,且德才兼备,文武双全,虽然现在是三品御史,却对国事看得非常透彻。” 皇帝想起来了,那年自己帅兵攻打泰州,久攻不下,是泰州太守何力广打开城门,让自己的队伍进了泰州,不到一日,便攻克城池,其余州府看到泰州被攻克,纷纷效仿泰州打开城门,扫除了建国最后一道障碍。 “可是,他是前朝降将,何德何能位列大殿,任职宰相?就算他对大安国有功,也不能对一个降将委以重任!” 眼见皇上要否决提名,李玬劝谏:“皇上历来不以出身论英雄……” “何力广的泰州之功,朕是肯定的。但他是否对大安国忠心耿耿,有待观察。”
何力广与李玬虽非同宗同族,也非本土同乡,两人私交甚好。于公,李玬相信何力广有治国安邦之才。于私,何力广坐上相位,对自己的好处不言而喻。 李玬也没有天真到,将自己的前途命运全部寄寓何力广的意思。朝中大臣,只有何力广与自己有私交,其余的,要么是泛泛之交,要么老死不相往来。 虽然同朝为臣,但大家心里都清楚,“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皇帝对何力广任宰相之职,并不太赞同。李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打消皇帝的顾虑。 “皇上圣明!并非所有的降将都不忠。有句话说得好:君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李玬说,“三国姜维就是忠心的代表。” 魏蜀吴之间,相互有降将,这一点,李玬是给皇帝讲过。孟达、黄权、姜维,降后都能得到重用,能力是一方面,忠心是重要因素。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虽然失败,但这次战事最大的功绩,带回了姜维,成为诸葛亮晚年的弟子,及至后来,姜维在洮西大破魏国雍州刺史王经,斩杀魏军数万余人,最后,姜维成了刘禅的大将军。 皇帝虽然懂得不少的历史,而历史要降落自己身上的时候,又非常疑惑。 “蜀汉重用姜维,是因为当时的蜀汉,廖化和张翼年迈,邓芝、王平、马岱三员大将也先后去世,已经到了无人可用的地步。我大安国,还不至于!” 李玬从皇帝的话语中,听出了自负和不满。 李玬不能说现在的大安国,与当时的蜀汉并无二致,虽说现在已经建国,但外围大通国、大成国、大厥国并未臣服,都对大安国虎视眈眈。而内部,赵林琥的逼宫,朝廷大员损失惨重,也到了无人可用的地步。 但是,皇帝忌惮这种局面,李玬不能轻易造次。 没有一个皇帝,愿意承认无人可用。 “皇上圣明!大安国建国以来,皇上殚精竭虑,亲理朝政,百姓安居乐业,大安国鼎盛时期指日可待!” “停!朕不用你歌功颂德,大安国现在还远远谈不上鼎盛!选择一个好宰相,是当务之急。”皇帝揉了揉太阳xue,打着哈欠说,“朕今日累了,明日早朝再议。” 李玬赶紧退下。出来的时候,发现自己浑身上下都不自在,衣服都湿透了。 李玬出了安乐宫,深情回望,深深一拜。这一去,自己不可能再回安乐宫,更不可能与皇帝深入探讨国家大事。 整整十年,皇帝一句话,李玬就成了进不去安乐宫的外人。 当然,从明天开始,他也不可能再进入大殿议事。从帝师到皇五子师傅,这一步,相差太远。虽然都是一品,但他已经失去了议事的资格。 一阵酸楚,涌上李玬心头:最是无情皇帝家,自古天意高难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