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章 令人期待 (第2/3页)
进度,宝宝又凭什么要急你们之所急? 方原在自己的心里面,演了一出独角大戏。 但他也只是在心里面演一演而已。 始终还是希望,把自己得到脑组的过程,给外部造成的影响力,降到最低。 按照方原最初的计划,银河之舰会在补能结束之后,出现无法切断和中继站对接的故障。 这个故障,看起来会非常简单,但负责维护中继站的机器人和人类工程师,一定没办法解决。 很快就会得出结论——问题是出在星河之舰这边的对接口而不是中继站。 火星中继站的工程师,并不具备检修银河之舰的资质。 出现这样的情况,就得银河之舰通过自检来修复。 当自检没办法修复的时候,就必须由方原亲自出舱去处理。 这是银河之舰手册里面,写得非常详细的流程。 但流程写到这里就结束了。 并没有包含对接口故障的处理细则。 就像飞机的安全手册一样,很多细则,都是在问题出现之后,才去制定的。 历史上,从来没有发生过对接口故障。 因为这实在是太简单了。 在机械领域,有的时候,看起来越简单的配件和工序,反而是越难处理的。 出现完全不在星舰手册里面的外部突发状况,就需要陪同执行银河比邻计划的副舰长,出舱处理,随机应变。 这样一来,就需要记下非常多的参数,并且一直不断地进行运算。 这也是为什么,一开始,银河比邻计划在招人的时候,就限定了是有脑组的新生代。 这些人的脑组,全都是先天植入,自带基组百科,有很多参数内容,都可以直接从基组百科获得。 哪怕有一些不完善的,也可以通过地球控制中心,主动添加词条,来进行协助。 就是,看起来是副舰长一个人在cao作,实际却是一整个团队。 方原借由妈生的过目不忘的本领,通过了这些原本需要自带基组百科的考核。 偏偏,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因为需要去星舰外面cao作。 年轻的方小原同学,整个人都乱了阵脚。 本来就是新手,一路上又平安无事,一到中继站,就出现手册里面都没有的突发状况,过度紧张,导致记忆力归零,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方原在心里排练过很多次。 到了这个时候,他就手也抖腿也软。 给什么信息,都能直接出错。 连3×3都能算出来等于7。 整个一个人型的错题收集器。 年轻人嘛,又没有太多的人生阅历。 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正常。 平时拽的和二五八万似的,遇到事情就抖若筛糠,也很正常。 方原属于前一种,通过各种考核和测试,才击败了有脑组的竞争对手,拿到了陪同旅行的资格,并不单单只是因为梁天钦点。 到了中继站之后,方原就会把自己演成后面的这种极端。 方原是唯一可以解决问题的人,却因为害怕自己记忆出现紊乱,怎么都不敢上手。 而唯一能解决方原记忆问题的,就是让他拥有可以精准显示需要记忆的内容的脑组。 然后,又那么刚刚好的,他人就在火星中继站。 外星来的人,到了中继站,不需要受到火星法律的限制,一留就要十年以上。 反过来,对于火星居民来说,中继站只是一个来去自如的制高点。 上来中继站一趟,就和地球上的人,热衷去第一高楼看风景,是差不多的娱乐。 方原还就不信了,会有人在这样的情况下,还不把属于他的实验室版脑组给乖乖的送来中继站。 这事儿要是没有多快好省地搞搞定,影响的可不是奇迹宝宝,而是人类移民火星计划总设计师的毕生愿望,和一整个银河比邻计划。 银河比邻,是给太阳系的人类寻找比邻,可不单单是为地球人类谋福利,和火星人类的福祉,也一样息息相关。 不说别的,就说他需要在路上完成的那22222个太空实验。 这里面,有差不多四分之一都是太空育种项目。 带着种子上天,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对种子进行诱变,以此选育出新的品种。 孕育出产量高、出苗壮、抗病好、发芽多……集万千优点于一身的变异株,来丰富全人类的粮仓。 地球农业当然会因为这样的种子受益。 要是一不小心,变异出特别适合在火星土壤环境下种植的品种呢? 就问那些吃一碗米饭相当于买地球大城市一个平方的火星居民,会不会想要在火星上看到随处都能种植的水稻? 会不会想想都开始唾液分泌加速? 就问有没有人能不能经得住这种可能的诱惑? 把这个理由拿出来当重点说。 方原还就不信,只能靠火星能量块来解决温饱问题的火星人类聚集区的管理者会不心动。 这是方原的计划之一。 各种搞破坏,又不影响别人。 只是麻烦火星有关方面,派个专门的团队,到中继站,帮他植入实验室版脑组。 他的脑组,是先天适配的,早就已经经过了最严格的检验。 换了别的申请人,一等等好几年。 到了方原这儿,那就是分分钟搞定,完全不会影响银河比邻计划的进程。 这个计划,是方原心中的首选。 因为有这个计划的存在,方原并不认为自己需要梁天的帮忙,才能获得脑组。 梁天给出的提议,说要帮他留在火星,虽然很让方原心动,却也没有到让他听完就无条件服从的程度。 从小到大,方原习惯了靠自己,以及规避一切来自总设计师的影响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