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帝之天龙八部_第一百一十四章 宋辽终开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四章 宋辽终开战 (第1/2页)

    燕云十六州,又称"幽云十六州","幽蓟十六州",即后世京,津全境,以及晋,冀北部地区.唐汉时期,这里便是中原统治游牧民族的战略要地.

    其州城包括燕(幽),蓟,瀛,莫,涿,檀,顺,云,儒,妫,武,新,蔚,应,寰,朔,共十六州.幽,蓟,瀛,莫,涿,檀,顺七州位于太行山北支的东南方.

    其余的云,儒,妫,武,新,蔚,应,寰,朔九州在山的西北,所处的地势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公元936年,后晋的开国皇帝石敬璐唐自立,向契丹求援.

    契丹出兵扶植其建立晋国,辽太宗与石敬瑭约为父子.938年,石敬瑭按照契丹的要求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使得辽国的疆域扩展到长城沿线.

    这也使的往后中原数个朝代,都没有能够完全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战略意义,也使得如今统治中原的大宋政权,一直感受其威胁,不敢有丝毫怠慢之心与其对峙.

    失去燕云十六州这个北部屏障,直接导致中原王朝,暴露在北方游牧民族的铁蹄下.加之中原士兵善守城,而北方游牧骑兵善攻,对宋朝的衰变乃至灭亡都有重大影响.

    并入辽国的燕云十六州,现如今也是辽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辽国"汉人"问题最为突出的地方.也正是这些汉族百姓,促使这些地方的兴盛繁荣.

    生活在这一带的汉族百姓.由于在唐末五代时期与少数民族长期相处.其后又在辽国统治下生活了不少年,他们的生活习俗和中原汉族产生了不小的差别.

    其实真要说起来,生活在辽国境内的汉人.有时也不知道,他们到底还算不是算汉人.无论在大辽还是大宋,他们的身份都非常尴尬不受信任.

    大辽了收卖这些地方的汉人,用科举,任官跟婚姻来使汉人忠于他们.可又不信任大多数"非我族类"的汉人,大多将其置于社会的最底层.

    反过来大宋这边,对于这些生活在大辽的百姓,觉得他们被"胡化".不能视为正统的汉人,同样对逃入宋境的这类汉人多有歧视.并指其为"番"或"虏".

    打从宋朝建国之后,面对当时还称契丹国的大辽.其统领的铁骑能由燕云十六州,疾驰而南下入侵中原的威胁.不得不在汴梁附近广植树木以为屏障.

    宋太祖赵匡胤甚至为了收复燕云十六州,还专门在内府库专置"封桩库".打算用金钱跟大辽赎回失地.并且在河北东路,兴建大名府与大辽进行对峙.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移师幽州,曾试图一举收复燕云地区,在高梁河与辽军展开激战,结果最终宋军大败,且赵光义中箭,最后乘驴车逃走.

    之后北宋与大辽也进行了长期的两国战争,始终都未能收复失地.直到景德元年真宗抵澶州北城,与大辽在澶州定下了停战和议后.宋辽边境才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只是正如赵孝锡所说的那样,盟约永远都是用来撕毁的.那怕大辽与大宋签定了停战协议,可发生在两国边境的小规模冲突.几乎就没怎么停止过.

    每到大辽冬季缺粮之时,就会派遣小股精锐骑兵,深入大宋境内劫掠.这种抢夺物资跟人口的行动,也被大辽人称为冬季的‘打草谷’行动.

    而缺少精锐骑兵的大宋边军,面对这些来去如风的大辽骑兵,大多都能固守一星门要塞.对于那些生活在城外的百姓村庄.却没办法进行有效的保护.

    长久以来,生活在宋朝境内的百姓.也饱受这种大辽骑兵的劫掠之苦.甚至发展到最后,只能远离家乡,离开这种是非之地.

    可敢于搬走的百姓,毕竟还是在少数.对于大多数百姓而言,他们对于国家其实概念不深.只要谁能替他们提供保护,那么他们就视谁为统治者.

    此次大宋兴兵伐辽,真正觉得欣喜若狂的,正是这些生活在西北的大宋百姓.对他们而言,期盼这天已然期盼了太久.而刚过去的这个春节,也是他们觉得最安宁的一次.

    不时能看到,从他们村头经过,穿戴整齐军容严整的骑军骑兵.他们也第一次觉得,大宋也有了精锐的骑兵,他们也不用在担心,承受那些大辽骑兵的劫掠了.

    因为赵煦御驾亲征的原因,集结在边境的众军,也开始整装待发.为了打好这一仗,也为了保证赵煦的绝对安全,骑军指挥使张亭光,亲自坐镇中军大营.

    其手下的一万精锐铁骑,也时刻护卫在赵煦左右.至于另外两路大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