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二十八章 增产 (第2/2页)
快便给郑雄安排到位,送去了兽医所。 有新成员加入,徐老医师是高兴的。 但是等人真的到了,又有些沉默。 治病救人的事做了一辈子,终有些地位。 如今这兽医所,听名字就是给畜牲看病的。 给猪狗看病! 失神的摇了摇头,驱散那一缕忧愁,徐老医师便接着投入到研究猪疫苗的研究中。 新来的医师在郑雄的命令下为即将到来的生育潮做着准备,郑雄也时不时的弄些小猪给这几人积累经验。 忙着自家养殖的同时,郑雄也没闲着。 另一件极为要紧的事物迫在眉睫,没有多少可以拖延的时间了。 那就是粮食增产的事宜。 杂交水稻仅凭这短短的时间,即便有些后世的看来的经验,想要在段时间内做出成果,依然不太现实。 加上海路不通,高产作物没法寻觅。 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从肥料身上下功夫了。 俗话说得好,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现代大面积的丰收,除了基建,比如南水北调,引江济淮这些大工程以外,肥料就是极为重要的因素。
分开读的氮磷钾肥,还有耳熟能详的史丹利复合肥,这些都在郑雄的脑中深植,忘却不掉。 土法制作的东西也有很多,一些自制的有机肥同样不少,经常养些花草的都知道,自制的肥料其实效果并不差。 梳理后世的记忆,郑雄又翻看现在的经验。 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巅峰,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经济的巅峰,粮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因为粮食的极大增长,其他人才能将精力转向其他赚钱的行当,可以将钱再换成粮食。 宋代粮食的增长速度同样是不可思议的。 首先就是占城稻的引进,相信大家读书的时候都学过。 宋代南方农民培育了许多优良稻种,并引进外来的优良品种。 引进的外来优良稻种中最著名的有占城稻和黄粒稻。 当然占城稻的影响无疑是最大的。 它原产于越南中南部,北宋之初传入我国福建地区。 占城稻有很多优点,以耐旱生长期短适应性强著称。 关于占城稻还有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江淮两浙大旱,水田无粮可产,宋真宗便遣使于福建取占城稻种三万斛分给江淮两浙地区播种。 不久河南河北一带也种上了占城稻,南宋时期占城稻遍布各地成为早籼稻的主要品种,也成为了广大农民常年食用的主要粮食。 宋代的农业生产技术也发生了变革,出现了专门除草用的弯锄,碎土疏土用的铁耙,安装在耧车上的铁铧……这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 此外,在水利灌溉方面主要出现了龙骨翻车等工具。 由此可见,宋朝的农业技术比隋唐时期是有很大的提高。 宋朝的土地田亩制度也是很先进的。 宋代由门阀私有制和国家分配土地制转变为土地自由买卖和契约化,导致世族门阀的消失,使魏晋以来盛行的“庄园制度“为地主制度与小农耕作所取代,佃农从此更加自由了。 如此种种,宋代既是古代经济的巅峰,也是农业的巅峰。 当然,在这之前,得去处那些明清及以后外来的高产作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