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大佬燃爆全宇宙_第196章 何不潇洒走一回(98)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96章 何不潇洒走一回(98) (第2/2页)

地震时不会产生砂土液化,属良好天然地基。其稳定的地基基础是这座古老的桥梁能承受多次地震考验的重要原因之一

    赵州桥的桥台为低拱脚、浅基础、短桥台。直接建在天然砂石上,并在此基础上用5层石条砌成桥台,每层较上一层都稍出台。

    结构特点

    一、敞肩圆弧拱:两个拱肩部分各建两个对称的小拱,伏在主拱的肩上。符合结构力学原理,增加排水面积16.5%,节省石料。

    二、跨度大,弧形平:采取单孔长跨形式,河心不立桥墩;圆弧拱形式,石拱高度降低。优于多孔桥单跨跨度小、桥墩多不利于泄洪的特点。

    三、两端宽中间窄。

    四、纵向并列砌筑法。[17]

    建造工艺

    赵州桥建造中选用了附近州县生产的质地坚硬的青灰色砂石作为石料,采用圆弧拱形式,使石拱高度降低。主孔净跨度为37.02米,而拱高只有7.23米,拱高和跨度之比为1:5左右,这样就实现了低桥面和大跨度的双重目的。

    赵州桥施工时采用纵向并列砌置法,就是整个大桥由28道各自独立的拱券沿宽度方向并列组合在一起,每道券独立砌置,可灵活地针对每一道拱券进行施工。每砌置完一道拱券时,只需移动鹰架(施工时用以撑托结构构件的临时支架)再继续砌置另一道相邻拱。这种砌置方法利于修缮,如果一道拱券的石块损坏,只需要替换成新石,而不必对整个桥进行调整。

    为加强各道拱券间的横向联系,使28道拱组成一个有机整体,连接紧密牢固,赵州桥建造采用了一系列技术措施:

    每一拱券采用”下宽上窄、略有收分“方法,使每个拱券向里倾斜、相互挤靠,增强其横向联系,防止拱石向外倾倒;在桥的宽度上也采用”少量收分“方法,从桥两端到桥顶逐渐收缩桥宽度,加强桥的稳定性。

    在主券上均匀沿桥宽方向设置5个铁拉杆,穿过28道拱券,每个拉杆的两端有半圆形杆头露在石外,以夹住28道拱券,增强其横向联系;4个小拱上也各有一根铁拉杆起同样作用。

    在靠外侧的几道拱石上和两端小拱上盖有护拱石一层,以保护拱石;在护拱石的两侧设有勾石6块,勾住主拱石使其连接牢固。

    为使相邻拱石紧密贴合,在主孔两侧外券相邻拱石之间设有起连接作用的“腰铁”,各道券之间的相邻石块也都在拱背设有“腰铁”,把拱石连锁起来;每块拱石的侧面凿有细密斜纹以增大摩擦力,加强各券横向联系。

    文艺作品

    《水龙吟·萧公弼生朝》(元代:李庭)

    喜逢天上天人,一尊共醉梅花底。朝元已了,读书未遍,复来人世。憩鹤台边,景龙门外,十年游戏。自归来,却过赵州桥上,阅桥下,东流水......

    《朝野佥载》卷五(唐代:张鷟)

    赵州石桥甚工,磨砻密致如削焉。望之如初日出云,长虹饮涧。

    河北民歌《小放牛》里的:赵州桥,鲁班爷修,玉石栏杆对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王爷推车轧了一道沟......

    唐代中书令张嘉贞在《赵州大石桥铭》中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为”。

    元代诗人刘百熙曾写对联盛赞它:“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

    宋代杜德源在《安济桥》中称赵州桥为“驾石飞梁尽一虹,苍龙惊蛰背磨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