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九章:遇到崔玉和第一位顾客 (第2/3页)
们这种人一辈子都不可能买得起的物件。 琉璃。 在民间广为流传的认知,那就是佛家宝物之一。 都能跟佛家沾边了。 怎么可能是他们这种,为了几个铜钱争抢的人所能奢望的呢。 那都是有钱人才能够拥有的物件。 再者说了。 就算是不知道琉璃是什么。 但凡能够在东市这种长安城内贵人经常出现的坊市内开的铺子,还是如此大的一家铺子,所卖之物,那也不是他们这种穷苦人买的起的。 更何况。 这家叫琉璃阁的铺子的台阶,如此高,一看就不是给平常人进的。 放眼望去。 从外面根本就看不到铺子里面的情况。 只能看到挡在铺子门口的一扇巨大的屏风,遮挡着铺子里面的一切,隔绝着街道上所有的窥探的目光。 对于市井中的百姓来说,还是抢几个铜钱,沾一些喜气,拿着抢到的铜钱去买一些米面来的实在,最多为这家新开的琉璃阁多送上几句好听的吉祥话。 毕竟,好多年了。 没有一家铺子开业,像琉璃阁开业这样撒了如此多的铜钱。 这要是每天都有这么一家铺子开业。 那他们这些讨生活的百姓,还不开心死。 ....... 李怀安不知道的是。 在琉璃阁开业看热闹的人群中,也有一个特殊的存在,那就是曾经将铺子卖给他的张郎君,琉璃阁原铺子的主人,也在看热闹的人群中打量着铺子。 当然了。 以张郎君的家产,不至于参与到抢铜钱的行列。 这人只是在看到了琉璃阁的名字后,便从人群中离开了。 ...... 另一边。 尝完甜头,李怀安终于放过了怀中的李若秋,不好在琉璃阁的二楼包厢对怀中的美人进行其他的步骤。 尤其是他所在的这个包厢还开着窗户,很容易让对面的铺子的二楼通过窗户看到包厢里的情况。 所以,即使再急不可耐,也只能忍耐,等待铺子关门,夜晚的降临。 “郎君喝茶。” 整理好身上有些凌乱的衣裙,李若秋起身来到桌子的对面,拿起碳火上煨着的青瓷水壶,为李怀安的茶杯里填了一些水。 这茶自然不是唐代时期流行的那种什么调味都放的茶汤。 而是宋朝以后流行的喝茶方式。 就是只有茶叶和热水冲泡的清茶。 没有放任何的调味料,更不会放奶之类的。 之所以会是这种清茶。 起因,也是因为李怀安刚从万花楼将李若秋和女婢桃花买回家的日子的里,三人待在一起总会存在无所事事的时间,又不能总是一直贪图床笫之间的欢乐。 那样的话,李若秋和女婢桃花身上一身的本事,可以承受的住,倒也无所谓,李怀安这个一直付出的人,可受不起,需要休息,恢复状态。 同样的,李若秋和女婢桃花也不愿意让李怀安如此贪欢,耗费精力。 于是李若秋就提议,烹茶乐舞。 李怀安品一下她们煮茶的手艺,也欣赏一下两女的舞技。 就那一次。 府上喝茶的规矩,从茶汤变成了清茶,最多添加一种奶茶而已。 一开始。 听到李若秋想要煮茶的时候。 起先。 李怀安并没有多少排斥,也知道唐朝的茶汤与宋朝以后的茶不一样,不像现代社会那样只需要用水沏一下茶就能喝的存在。 不管唐代的茶汤在讲究,需要放很多调料来煮。 无非就是跟奶茶一样,在茶水里放的材料多少罢了。 但是。 让他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是,唐代的茶汤,不仅仅只是往茶水中放多少材料的问题,而是在一堆众多暗黑材料中放茶叶的问题。 当时,李若秋向李怀安展示了各种唐代茶汤的煮茶技艺。 放胡椒。 荤油。 盐。 糖。 还有很多能在唐代长安城找到的各种香料,全都可以碾碎了放进茶水中来煮。 有很多茶汤的材料,李怀安只在主世界炖rou的时候看到过。 这哪是茶汤。 分明是一碗混合了所有调料的荤油汤。 唯一不同的就是,里面有茶叶。 这种茶汤,比奶茶还过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