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打虎  (第2/2页)
    “这招我知道,叫,叫什么装腔作势?”    “山中遇虎,万不可逃,唯有作势吓它,才有一线生机啊!”    “屁的一线生机,那大虫能被你吓住?”    “就是!”    “都闭嘴,听你们说还是听先生说?”    众人在台下议论纷纷。    进入节奏的苏问也不在意,径自说道:“正所谓云生从龙,风生从虎,猛虎矫健,非人能及,常人若是在山中遇虎,那万万不可转身逃窜,因为你一转身那猛虎的爪牙就会随狂风而来,将你扑倒在地,生而食之!”    “那该如何是好?”    听苏问如此说,台下也捧哏的应了一句。    苏问轻笑:“唯有作势诈虎,才有一线生机!”    众人好奇:“能诈得住吗?”    苏问轻笑依旧:“这就要看那大虫的胆量和肚量了,若是那大虫胆小,肚腹尚饱,那还有几分可能诈得住,若是那大虫凶残,又饥又渴,那么……”    “那么如何?”    众人好奇追声。    苏问戏谑一笑:“你可以死得英雄一些。”    “……”    “哈哈哈!”    这话听得众人一怔,随后才反应过来,顿时忍俊不禁,乃至捧腹大笑。    这般反应,绝不夸张。    这个世界的娱乐极为匮乏,前世网络上那些用烂的段子,都能让这个世界的观众大感新奇,大为受用。
    如果不是有着硬性要求,必须以书山学海中的藏书为本,才能获取众人灵韵的话,苏问都不需要冒险说水浒这样的反书,单讲笑话段子,就能在书场立足,甚至作为“谐星”出道,成为炙手可热,深受欢迎的名角。    说笑话可比讲故事安全多了。    可惜,这个如果并不成立,苏问只能在众人的笑声中转回主题:“但常人是常人,武松是武松,那吊睛白额大虫虽凶,却也吓不住武二郎这等英雄豪杰。    武松立于青石之上,身若弓弦满月,已是蓄势待发,要与这吊睛白额大虫生死相搏。    武松雄壮,威势慑人,但那吊睛白额大虫乃山中恶兽,生性凶残,今日又还未进食,又饥又渴,更是疯狂,当即纵身而起,向青石上的武松飞扑而去!”    说到这里,苏问骤然一顿,将众人的心瞬间提起,再重锤而下:“那大虫矫健,迅猛无比,若一道匹练在林中飞过,常人不说躲闪,连反应都来不及!”    “嘶!”    台下众人倒吸了一口凉气,满眼紧张的望着台上的苏问。    苏问自然不会在此时坏了观众心情,当即说道:“匹练飞过,青石之上,已不见人影,只草木丛中见一斑斓大虫扑倒在地,声啸肆虐,骇人无比!”    “武松哪里去?”    “该不会被那大虫扑中了吧?”    “都别吵,让先生接着往下说!”    众人满脸紧张,紧盯高台。    苏问却是一笑:“那大虫方才落地,还未回身,就见一人飞落而下,泰山压顶一般,压在了大虫背上,正是武松,迅猛如那猛虎,都不及他身手矫健!”    “呼!”    听此,众人才稍稍松了一口气。    不想苏问又说道:“那大虫被武松压住身背,更是凶性大发,大吼一声如晴天霹雳,震得那山岗也动,身末虎尾竖起,如铁棒一般横扫,噼里啪啦将周遭林木打得粉碎开来!”    “嚯!”    “这大虫好凶!”    “定是成精怪了(liao第三声)!”    “这就是传说中的骑虎难下吗?”    众人言语纷纷,无不惊骇那猛虎凶威。    这倒不是苏问有意给吊睛白额大虫加戏,而是那吊睛白额大虫在水浒原著里就这般凶猛,远胜其他出场的老虎。    也是因为这吊睛白额大虫凶猛,武松景阳冈打虎的威名才如此显赫,甚至可以说一战封神。    水浒里打过虎的角色不少,如李逵就曾怒杀四虎,大小各两只,论数量可比武松多多了,但威名却远不及武松。    因为李逵斩杀的那四虎和景阳冈上被武松打死的吊睛白额大虫,其表现完全不在一个层次。    当然,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苏问这般讲那吊睛白额大虫,是“尊重原著”的讲法,不会有任何的灵韵消耗。    接下来武松的表现就不同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