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春耕详谈事,但求无遗漏 (第2/2页)
来,这一年就白干了。 这时候诸葛亮也看到了三位大臣的迟疑,他也知道此事许多详细商议,当即说道。 “若有疑虑,但说无妨!李爱卿,你来说说。” “是...皇上既然这样说了,那老臣也就直说了。” 李国普被干脆点名,心里也打鼓,人都喜欢好话,所以他在挑刺以前,先扫了扫皇帝的神情。 一发觉皇帝并无任何不满,并且隐隐有期待之神色时,这鬼精的老头才慢吞吞道。 “禀皇上,将相和从来都是世间美谈,只是据老臣观察,许多文官瞧不上武将,武将也不屑于文官。本次一起行动,恐有变故啊!” “嗯,看法很好,继续说。” 诸葛亮听得李国普提建议,也肃穆起来,收了扇子,取了纸笔,默默记录起来。 李国普见之,愈发轻松,继续说道。 “这双方矛盾,仅为一点,百姓是否接受,才是重点。所谓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假手于他人,哪怕是从旁辅助,农民们也会有所顾虑。毕竟万一出了事情,真正吃亏的可是他们。” “这也需要注意,我会调整一二的。还有吗?” “回皇上,老臣暂时就想到这些。”
李国普作揖后退,他已经说的够多了,也得把机会留给其他两人。 相对于李国普在具体事务上的建议,韩爌考虑的更多是人心上的,他也上前,直言道。 “禀皇上,臣以为还有一大问题需要解决。” “爱卿请直言。” “是!臣以为,此次下派官吏辅助春耕,还需要解决不少官员心理的问题。我不知两位同僚是否有,单就我个人而论,年少时听那一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那是最多的!如今百官已登天子堂,又让他们回田舍,恐有人消极怠慢...” 诸葛亮闻言,亦是眼前一亮,不吝夸赞道。 “韩学士所言甚妙,连我也未曾考虑到。此事也需要多加考虑才是!” “皇上过誉了!” “还有吗?” “...” 此次垂询时间甚久,一谈就是大半天,直到夜幕降临,耗费不少纸张以后,三位辅臣这才满怀期待的离开,脸上尽是信心满满之色。 只是他们不知,等他们走远以后,王承恩端着茶水送来,却发觉皇上愁眉紧锁。 他道了一声奇怪,疑惑道。 “皇上,老奴见三位大人离去时轻松自然,想来事情应当是解决了,怎得您还是如此惆怅呢?” 诸葛亮本在思考,完善心中计策,被这样一问,倒也一愣。 片刻后,则哑然失笑。 他放下手中事务,接过茶水,轻笑道。 “为将者当有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之心,我自然不能表现出惆怅模样,否则上下皆慌,事情必然难成。” 王承恩这才恍然大悟,夸赞道。 “皇上真乃明君,要是老奴遇到事情,可没皇上那么镇定啊!” 诸葛亮听了此话,看了王承恩一眼,提点道。 “溜须拍马之语,尽可少言。” “是...老奴只是做个比喻...比喻嘛。” 王承恩尴尬笑道,一时手足无措起来。 幸好诸葛亮并无苛责之心,又宽慰道。 “哈哈,承恩不必惊慌,我并无责难之心。茶很好,且下去休息吧。” “谢皇上。” 王承恩这才捧了茶水退下,心中暗探伴君如伴虎也。 待得文华殿内只留诸葛亮一人时,他才喃喃自语道。 “陕西这边用此法...先帝...您可别怪罪我啊!” 说完以后,脸上露出些许笑意,才将又一条计谋定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