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二章:论千古昏君,给小舅子封个侯爵?【求月票】 (第2/6页)
/br> 倒不如集思广益,问问天下的举子们,到底怎样才能做一个昏君。 若看到写的不错的,大可以采用,省的自己一个人苦思冥想。 没办法,当昏君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啊。 尤其在不加重百姓负担的情况下。 就更是如此了。 就连上一次大运河以及修建直道的法子,也是经过长时间思索,才想出来的。 毕竟他要败坏气运,可以伤财,但不能劳民啊。 太难了。 如果能在此次殿试中,找到几个不错的点子,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即便没能败坏自己的威望,但也算是达到了目的。 尤其是此次选取的人才,与以往不一样。 用这个考题,是最好的了。 论千古昏君? 当礼部尚书王伦听到这句话后,差点都快晕过去了。 这算什么考题啊? 历朝历代,从没有这样过啊? 当即,他觉得自己此刻必须要说点什么了。 “就照朕说的办。”可这时候,魏云弈却直接开口了,继续道:“如今是新朝,讲究一个新人新气象,朕觉得这个题目很好,所以你不必再说了,告知内阁后,就定下来吧。” 这就是当皇帝的好处了,完全是一言九鼎,没有人敢乱反对。 尤其在如今朝堂中,没有那种可以威胁到天子的臣子。 皇帝的威严,更是不容侵犯的。 几乎是说什么就是什么。 “这...” 王伦面色发苦,可最终还是没有开口,只是道:“臣明白了。” 经过这一段时间后,他已经知晓,当今这位陛下说一不二。 连太傅张正明的意见都可以不听。 还有御史台上的折子。 几乎道道都被驳斥了下去。 自己再多说, 肯定会让陛下不悦,倒不如还是不开口了。 不过此刻他并没有选择离开御书房,依旧站在原地。 “怎么,王爱卿还有何事?”见此,魏云弈当即开口询问道。 “回禀陛下,微臣此次进宫,除定下科举考题之外,还有另外一件事情。”王伦微微躬身继续道:“是西南乌斯地区那边传来的消息。” “近端时间,天度国屡次进犯我大魏边境,还发生了冲突,差点造成了流血事件。” “此前礼部也派人交涉过,但天度国并没有任何收手的意思。” “更是在乌斯边境屯了好几千兵马。” 说到这里,他继续道:“微臣不知如何时候,还请陛下圣断。” 乌斯边境之外的天度国? 闻言,魏云弈当即一愣。 天度国西南边境之外,与大魏王朝接壤。 与高阳国不同,天度国并不是大魏的藩属,且国力也非常强盛,乃东方大陆的强国。 无论是人口、经济、亦或者是军事,都不会比大魏弱多少。 而自大魏立国,乌斯纳入版图后。 两国之间就经常发生摩擦。 至于根本原因,其实也非常简单。 那就是在前朝时期,乌斯有一部分地区,曾经是天度国的领土,而乌斯地区,与天度国之间,有着很深的联系,在宗教上,也非常相近。 即便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影响,二者之间联系也非常的紧密。 尤其是乌斯那一部分原属于天度国的地区。 更时常存在着争论。 不过,这种争论,也是从近几十年开始的。 因为当初太祖高皇帝在立国时,与当世天度国的君王阿沁王关系极好。 两个国家有一段时间,更是能被称之为亲兄弟一般,完全算得上不分彼此。 相互之间也时常派使者往来,也经常进行各种贸易。 就连国境线,也划分的非常模糊。 相当于共同管理着乌斯地区。 当然。 是以大魏为主,天度为辅。 不过,因为两国之间隔着一座巨大的雪山山脉,使得交流困难。 所以即便有贸易,也没有完全扩大。 而在太祖高皇帝驾崩之后。 两国之间的关系就开始变得微妙起来。 且天度国在某一段时间内,曾经发生过政变,如今君王,并不是阿沁王一脉。 早在太宗皇帝时期,朝廷就想了一些办法,准备缓解与天度国之间的关系,可惜收效甚微。 如此,久而久之,双方的关系,就从之前的亲密无间,变得越来越糟糕,尤其到了先帝时期,双方已经算得上是剑拔弩张了。 原因,正是乌斯那一块存在着争议的地区。 天度国认为,那本就是属于他们的领土,必须要归还。 可朝廷考虑的,是当初太祖高皇帝,曾经帮助过阿沁王解决国内的乱局。 加上整个乌斯,都是高皇帝打下来的,所以觉得,那块领土,是属于大魏的。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那便是乌斯的那块有争议地区,位于大雪山山脉的东北地区,再往东,就没有了任何高山河流,一但归还了天度国,万一两国之间发生战乱,天度国就可以以那块地区为大本营,进犯大魏。 而如果那块地区归于大魏的话,那两股集资建,因为大雪山山脉的存在,就有了天然的屏障。 即便天度国的国力再强上一倍,若要跨过大雪山进行作战,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就算做到了,后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