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七章:提拔张应星,陛下欲天下大同?【求月票】 (第2/6页)
回禀陛下,辽镇指挥使宋鸿志此战大胜,同时发来文书,说正押着高阳国王以及一众王室班师回朝,此战...” “停!” 此刻,魏云弈直接抬起手,阻止对方开口。 这几日连皇宫上下都在议论小舅子。 他耳朵都快听出茧子了。 现在这兵部尚书一上来就又把这话说一遍,魏云弈是真的腻了。 且高阳国之战,让自己月末结算直接暴涨了一万气运。 本来心情就有些不好,很是烦闷。 觉得被小舅子从背后狠狠地扎了一刀,到现在都没有恢复。 怎么滴,你兵部尚书,还想在朕的这道伤口上继续撒盐不成? 所以干脆就不同了,同时道:“此事朕已经知道了,军报上说的很清楚,所以就不要放在这里继续说了,议其他的事情吧。” 高阳国一灭,更多的事情会接踵而来。 比如如何处理高阳国王李成炳? 如何安置高阳王室? 还有高阳国的那些领土,又该如何处理呢? 林林总总,可以说麻烦的很,魏云弈想想就头大。 正好,现在人还没到,再拖一拖,等小舅子班师回朝了再说吧。 “这...” “是,陛下。” 林远松一愣,最终还是没有说话了。 要知道,这可是大魏近些年来最大的军事胜利啊,怎么说都不为过。 可比下似乎对此并不在意,让他有些疑惑。但很快想到,高阳国之战虽然已经完了,但在北境,草原大军依旧没有退却。 想来,陛下应该在担心此事吧。 “陛下。” 而在林远松之后,宋公文走了出来,当即道:“微臣禀奏的,是有关于变法之事,如今摊丁入亩,在江南一带推行,虽然遇上了一些阻碍,但基本还算顺利。” “以微臣的估计,应该在下个月,变法便可以推行成功,如此,微臣想启奏陛下,变法的下一步,是不是开始向全国推行?” 虽然上一次已经确定,变法之事不能停。 不过若要真正施行下去,还是需要由陛下同意的。 大魏内阁的存在,基本就是提供意见,以及给出解决的办法。 真正拍板的,其实还是皇帝。 当然。 如果只是一般的事情,内阁可以自行决断。 而变法,事关国策,自然需要皇帝知晓,进行决策。 “顺利?” 可这时候,张正明却站了出来,当即道:“我怎么听闻,变法只是在江南闹的很大,士族的人已经要联名上京了?宋大人,你管这个叫顺利?” “江南士族,势力庞大,掌握着两江的经济命脉,一但出了问题,那就是大问题。” “请问,宋大人作为户部尚书,对此有和看法,又有何解决的办法呢?” 在此之前。 二人早就已经商量好了。 关于变法之事,还是一个人在明,一人在暗。 作为太傅的张正明,依旧进行明面上的反对,然后站在陛下的对立面。 而宋公文,则是选择支持。如此,不仅能为其铺路,慢慢走上首辅的位置。 也能为陛下继续建立威望,可谓两全其美。 果然。 宋公文闻言后,当即轻声一笑,然后直面张正明,当即道:“此事就不劳太傅挂心了,既然变法之事,陛下亲命下官我把持,下官自然能找出解决的办法。” 此话一出,在场其他的三位大学士,当即就转过头。 连坐在上首的魏云弈,也忍不住愣了一下。 老丈人这段时间最近有些勇啊。 张正明是什么人? 是被天下读书人和举子视为泰斗的存在。 即便不论这些,单说官职,那是太傅、内阁首辅,门生众多,势力极大。 可现在,连同上一次,老丈人已经连续两次,正面对上张正明了。 尤其魏云弈记得。 宋公文在科考之时,太傅还当过他的主考官,如此关系在,直接称之为先生、老师都不为过。 但看着这样子,这学生当的,属实有些大逆不道了。 不过。 魏云弈望向二人有些针锋相对的样子。 突然感觉有些奇怪,但居然哪里奇怪却说不上来。 算了,先不管这些了。 摇了摇头,魏云弈开口道:“太傅,国丈说的对,既然他全权把握变法事宜,就让国丈去做吧,至于是否像全国推行之事,国丈你自己决定就好。” 因为江南士族闹起来,他觉得,想要变法成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但在吃了前两次的亏之后。 魏云弈认为。 每次自己确定的事情,可最终结果却完全相反。 所以想着,恐怕此次摊丁入亩在江南,有可能也会成功。 而在有这个念头之后。 要做的,似乎是选择阻止,亦或者暂停,最后任由江南士族继续闹,如此,便可削减气运。 但如今的情况,与之前完全不同。 因为魏云弈在盘算大运河和魏直道的计划。 这两个计划,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钱。 摊丁入亩,能收上更多的税,也就意味着更多的银子。 因此,他要继续支持江南的变法。 用这些钱,来支撑这两个工程。 如此一来,不仅消耗了国力,也能继续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