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六章:官绅一体纳粮,魏云弈的人选问题【求月票】 (第1/6页)
求你们了,让朕当个昏君吧正文卷第一百一十六章:官绅一体纳粮,魏云弈的人选问题【求月票】张正明闻言,眼神微微变化。 他是一个孤臣,没有子嗣和亲眷。 也没有庞大的家族。 为官的几十年,兢兢业业,从来是刚正不阿、坦荡、且严厉。 朝臣们大多数对其,除敬仰之外,更多的是畏惧和惶恐。 就如之前的李芳,说是当时的内阁二号人物。 但对于张正明,依旧不敢正面相对。 因此。 所有人都认为,这位太傅大人,除了公事外,心中再无其他。 但实际上,张正明心中何尝又没有情谊呢, 只是犹豫自身为主特殊。 他将个人感情,全部都隐藏了起来而已。 如今听到已经离开数年,即将回来的亲侄儿。 眼中也不由露出一丝意动。 即便此前,嘴上对于那个侄儿,多有怒其不争的意思,可那始终是自己唯一的亲人了啊。 但很快,张正明就将脸上的情绪全部都收敛起来,板着脸道:“出去都两年八个月年了,现在倒是知道回来了,连家书都没来一封,简直不像话!” 不愧是太傅大人,在隐藏心思这方面,整个大魏,堪称是无人可比了。 连宋公文闻言后也不由一愣,可立即就听出那席话中的意思。 口头上确实在责怪,但转念一想,也有关心的意思。 否则,怎么连离开的日子都算的那么清楚呢? 不过他也非常清楚。 老师就是这样性格的人。 顿了顿,宋公文道:“老师,您刚刚还劝解学生,说要多对鸿志上上心,了解了解,可现在,应星兄还不容易回来了,您却又如此。” “应星兄虽说不喜欢读书,但心中也有报国的想法,您应该支持欣慰才对啊。” 此话一出,让对面的张正明一愣。 没错。 自己是这样劝解宋公文的。 只不过轮到了自己头上,却有些看不清了。 当即,他哑然失笑,摇了摇头道:“鸿志是做出了功绩,有将帅之才,还年轻,不一样的。可我那侄儿呢?都已经四十了,二者不可同日而语啊。” “再说,就他鼓捣的那些东西,你觉得真对国家社稷有用吗?恐怕没有吧?” “怎么没有?” 宋公文当即道:“这段时间,我与应星兄时常往来信件,别的不说,就说他这数年游历各大山川,对于我大魏各府地势山河都非常了解。” “再有,他还对铁器炼制、布匹纺织、甚至于农务种植等等有自己的见解,让学生我大开眼界。” “这些东西,怎么说对朝廷社稷没有用处呢,学生觉得,老师您应该去多了解了解。” 说到这里,他继续道:“读圣贤书、明圣人之言,确实有利于治国,但学生倒是认为,大魏若想要强大起来,不能只依靠圣贤书。” 这一席话,宋公文说的非常认真。 即便他出生在书香世家,也是科举功名出身。 可心里觉得,想要治理好一个国家,仅仅依靠这些是不行的。 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 不然谁都去研究圣人之言,去考取功名,也是不行的。 当然,宋公文很清楚,自己的这些话,若放在其他文人或者大儒面前。 肯定要背上一个大逆不道的骂声。 但他知道。 老师虽说也守旧,可还是明事理的,只要说的在理,便也能接受。 而那位应星兄,就是因为对读书并没有兴趣,加上年少叛逆。 如此,叔侄二人才一直没有好好交流。 现在。 自己深受老师关照。 觉得完全有必要调和两人的关系。 他知道,老师年纪大了,身边也要有人照顾才行。 而张正明听到这句话后,也陷入沉思当中。 这些年来,自己对于那个侄儿的关注太少,对方经历了些什么,又做了些什么,他并不知道。 最后的印象,还是停留在很久之前,一副不争气的模样。 如今,听到宋公文这些话后。 知道那个侄儿。 或许会比想象中的更优秀。 张正明守旧,但实际上并不迂腐,明白那一席话中的意思。 当即,他深吸一口气,继而道:“你说的我明白,好了,不聊这些了,最近变法之事的进展如何了?我得到消息,江南士族准备上京,你打算如何应对。” 宋公文是实施摊丁入亩的负责人,无论此事有何意外,他都要首当其冲。 此前,龙阳府一地,张正明还能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压制住。 可现在的话,是整个江南的士族都闹了起来。 他再想要压制,也很难做到。 而王守元那里,最近也没有消息传来。 按照张正明的估计,或许正在与士族们周旋呢。 只不过,那些人上京师的消息,是已经确定了的。 为的,也正是摊丁入亩。 因此,想要看看对方有没有什么解决的办法。 不然的话,若真在京师闹起来,那后果可不堪设想啊。 “老师放心。”但这时候,宋公文却微微一笑,道:“今日一早,学生已经收到了守元兄的消息,不过他因为身份,不能妄动,所以让东厂转告。” “守元兄说,他已经收集到一个名单,而名单中的人,大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