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你们了,让朕当个昏君吧_第一百零八章:总舵主死了,四海升平可不是好兆头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零八章:总舵主死了,四海升平可不是好兆头啊 (第5/6页)



    但在之后,听宋公文说,对方居然能相处边关互市,以及海上贸易这两个主意后。

    顿时就明白,此人是一个大才,虽说在治国之道上,或许没有任何才能。

    可却在经济方面,有着与众不同的想法。

    所以他对于孙克俭。

    印象也开始随之改观。

    因为治理一个国家,需要的条件有很多。

    无论是政事、军事、还是经济,都是不可或缺的。

    自己的学生宋公文,有变法和改革的才能,而那孙克俭,能够想办法,提高朝廷经济和国库收入。

    至于军事方面,虽说神武侯已经年纪也大了,可也老当益壮,如今的大魏,可以说是人才济济。

    他已经能够预料到,在在这些人手中,大魏国力定然蒸蒸日上!

    身为笑一心一意为国为民的老臣。

    见到这一幕,何尝不欣慰呢?

    “陛下,还真是慧眼识英杰啊。”此刻,张正明不由开始感叹。

    “没错。”宋公文当即笑道:“孙克俭,或许在做家族生意的时候赔本,但若放在朝廷上,却能尽情的展示才华,正如当初学生我,不擅断案,而陛下,也力排众议,将我提到了这个位置,否则,我也无法实现为国效力的想法呢。”

    说完此话,他与张正明不由相视一眼,均看到了对方眼中的笑意。

    正如有一句话说的那样,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一个人就算有才华。

    可如是没有展现的机会,那就和平常人一样。

    重要的是,有人发现他的才华,并给他展现的机会。

    而在师生二人的眼中,陛下就是这样的伯乐。

    孙克俭在别人看来,是一个连家族生意都无法打理的人,而这样的人,又怎么适合当官呢?

    可偏偏陛下看到了他的与众不同,提他任户部侍郎。

    这是所有人都不理解的。

    可正因此。

    才更加现实了陛下的眼光独到。

    对此,宋公文感触是最深的,因为自己,就是这样被发现的。

    只是很快,他的眼神,就在此刻稍稍变化,不由叹了口气,似乎在担忧什么。

    不过聪明如张正明,却一眼就看出来了,当即笑道:“公文,你是在担心儿子?”

    京师在因为孙克俭之事闹起来之前。

    议论最多的。

    就是宋鸿志任辽镇指挥使之事。

    一个书香门第出来的少年,还是纨绔子弟,怎么看都让人不是当将军的料。可陛下,偏偏就这样做了,还将与高阳国之战的事情,交给了对方。

    若朝廷中,没有能独挡一面的将领,或许还能解释的通。

    可问题就在于,大魏军中猛将如云。

    很容易就能挑出一个大将。

    别的不说。

    就拿前任镇北大将军,神武侯之子,赵继光来说。

    虽然对战草原部族,这么多年的确是吃了一些亏,可高阳国比起草原,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

    若让他任指挥使,即便手中的大军数量弱于地方,肯定也能够取得胜利。

    所以当时每个人都此都很是不理解。

    只是如今木已成舟。

    再多说什么都没有用了。

    但作为父亲的宋公文,也不由一直思考这件事情。

    毕竟,那里可是随时随地,都会发生一场大战啊,而自己的儿子,只是在御林军中待过一段时间,除此之外,完全没有任何从军的经历。

    在这种情况下,一但真的打仗了,即便对方身怀武学,但一个人的力量,又有多大呢?

    “其实...”张正明思索了一下,当即道:“我觉得公文你对此倒是无需担忧。”

    “先不说,在鸿志旁边,有一干能力出众的副将,可保无虞。”

    “即便真的两国开启的大战,可那高阳国,真的敢与我大魏结仇吗?”

    他轻声一笑,继续道:“而且,你怎么觉得,自己的儿子,真的在军事上没有一点才能呢?你自己也说了,陛下慧眼,能发现别人看不到的优点。”

    “或许鸿志,真的能够在此战中胜出,然后打出一个绝无仅有的战果呢?”

    虽说张正明对此,一开始也有些不相信。

    但他总觉得,陛下如此安排,肯定是有深意的。

    毕竟,朝廷与高阳国之战,关乎大魏的威严,不可轻视。

    旁边,宋公文听完这一席话,张了张嘴,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别人或许不知道,可自己还不了解儿子吗?

    武道上,确实算的上有些许天赋。

    可打仗和修行武道是一回事吗?

    那不是一个人能够做成的,再者,他还非常清楚,儿子可是连一点兵书都没有看过啊,如果打起来,怕是要手忙脚乱了。

    他对于陛下的安排,的确很有信心,可问题就在于,那是自己儿子啊。

    知子莫若父啊!

    “老师,您是不知道,鸿志这孩子,从小到大,没经历过什么大事,被我夫人和皇后宠溺惯了,想必您也听说了,就在前几天,他因为不习惯吃干粮,居然直接要陛下专门给他配几个庖厨。”

    说到这里,宋公文忍不住了,脸上满是愁容,继续道:“这也是陛下宽厚,善待我宋家,换做其他人,怕是要直接震怒了。”

    从军之人,就是要吃苦,尤其战场千变万化,几天吃不好,那是常有的。

    可现在,对方在还没有正式赴任呢,就选择挑三拣四的...

    连他这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