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零七章:编练新军,白衣门陈总舵主来了!【求月票】 (第2/6页)
守护陛下的军队啊,是朝廷中最精锐的。
您到好,把辽镇驻军的将士,直接和御前营比...
当然,想法归想法,可话众人却是不敢说出来的,当即,有一名副将走了出来,躬身道:“将军,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弓弩器械,也不是缺乏训练,而是粮草。”
“末将之前查了一下,现在辽镇的储存的粮草已经不足了,最多再能坚持两个月。”
“若是开启大战,消耗起来还会更快,当务之急,就是解决粮草的问题。”
所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
打仗最重要的,就是让手底下的人吃饱。
不然的话,不要说战场厮杀了,动都没力气动。
“这个本将军知道。”宋鸿志想了一下,然后转身看向后面的舆图,微微眯起眼睛,不一会儿,就转过身到:“传本将军的命令,将辽镇下属各城的驻军,全部都调来辽镇。”
“陛下命本将军节制五万大军,自然是一个都不能少的,而所有大军调来之后,全部屯兵在绿江西畔。”
绿江,就是大魏和高阳国之间的一条大江。
而两国之间的国境线。
就是按照这条江流向进行划分的。
这就意味着,宋鸿志将手下能用到的兵力,全部都囤积在一个地方。
“什么?”下方,几位副将闻言后,顿时大惊,其中有人忍不住道:“将军,您忘了刚刚末将说的吗?现在辽镇的粮草难以坚持到两个月,大军不动,或许还能在拖一段时间。”
“可如果动了,粮草必然要消耗的更快啊,而且,一但把所有的兵力都集中起来,万一高阳国突然对某一城发动袭击怎么办?”
将大军全部囤积在一个地方,那是相当危险的。
毕竟除了辽镇之外,高阳国还能从其他地方发起进犯。
届时,在想要进行驰援,时间肯定是来不及的,唯有各城都驻扎一些兵力,才是最保险的。
且粮草也是一个大问题,五万大军动一下,每天消耗的粮食,都是海量的,若静止不动,每天还能节省一点。
“是啊将军。”这时候,又一位副将走出来,开口道。
“再说,这么大的动静,肯定会引起高阳国注意的,他们的戒备心也会更重。”
“若被逼急了,让他们误以为要进行决战,怕是要狗急跳墙,我们手中虽然有五万大军,但高阳国手中能集结的兵力,肯定会更多...”
在几位大将的想法中,这是两国之间的大战,每一步都要小心谨慎。
尤其是自己这一方,暂时处于劣势的情况,更需要保守一点。
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尽量不要投入所有的兵力。
毕竟,大魏整体国力强于高阳国太多。
打赢这场战的最好办法。
就是消耗,看谁耗得过谁,如此,不仅保险,而且伤亡还小。
可现在,对方居然一上来就要调集所有兵力,摆出要决战的架势,这是兵家大忌啊。
“你们啊,打仗的想法太保守了。”只是,当宋鸿志听到这些话后,忍不住摇头道:“不过也不怪你们,毕竟神武侯在军中的威望太盛,你们多多少少也受到了影响。”
“就像你们说的,如今的粮草坚持不了太久,我们更应该速战速决啊,至于被高阳国发现?那又如何呢?本将军还怕他们不发现呢。”
“好了,跟你们也解释不了,本将军乃辽镇指挥使,奉陛下之令,节制辽镇所有兵马。”
“尔等既然作为副将,对于本将军的命令执行就好了。”
其实,宋鸿志何尝不想和这些人解释清楚呢?
但问题就在于,解释了就会听吗?
自己在这些人的眼中。
就是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就算说得再好又有什么用呢?
还不如以自己的身份,直接下令,等仗打赢了,手下人也自然就会理解了。
“这...”众副将相视一眼,心中对这个命令不是很理解,也很不情愿,可身为军人,服从是天职。
所以几人最终也只得点点头,躬身道:“是!”
“对了。”
此刻,宋鸿志似乎又想到了什么,当即道:“将所有大军都调集起来后,每天都要进行训练,现在的士气不行,打起来肯定要吃亏的。”
这话,让副将们感觉到确实有点道理,可如此大张旗鼓的进行训练,难道不会让高阳国更加警惕吗?
小国寡民,即便在边境只屯了五万大军,也是会被吓到的,加强防守力度。
到时候,即便训练好了,士气大涨,可面对已经有准备的敌人,能占到便宜吗?
可众人依旧没有多说什么,知道听令就好。
毕竟还有自己不是?
“还有。”
宋鸿志继续道:“从这五万人之中,选出八百人出来,本将军要亲自训练,这是重中之重,挑选人的时候一定要严格一些,因为八百人,决定着此战我方是否能够胜出。”
而在场的副将们对此,似乎更加不理解了。
八百人而已,又能做什么呢?还决定此战是否能够胜出?
这话是不是说的有些大了?
高阳国有二三十万大军,即便辽镇五万大军齐出,想要获取胜利,也是一件极难的事情吧?
除非把辽东其他的驻军也调来。
几位副将摇了摇头。
根本不知道眼前的这小国舅爷究竟要做什么,觉得对方一点军事理论都不通,这样下去,怎么能打胜仗啊。
一但朝廷对高阳国之战输了,那大魏就威严扫地了啊。
此刻,他们心中共同做出了决定。
必须给京师送信,让陛下和兵部知道辽镇正在发生的事情。
还能有办法控制局势。
所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