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席卷天下_第三百二十三章 巾帼女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二十三章 巾帼女将 (第1/3页)

    ..雁门郡,雁门县。

    自去年在此歼灭刘武周部主力后,雁门五县现已是尽归赵国所有。

    而雁门郡现已与太原郡,皆并入太原府下,乃是一府二郡。

    现在郡都尉高楚,正陪同从晋阳至雁门府君苏素,一并视察这新开垦的两千亩田地。

    现在这一千亩田地上,去年冬天播下的冬小麦,已是成熟。百姓们在麦田内忙着收割。

    苏素手指着这田地,向高楚问道:“你说这新开垦的两千亩田地,是军屯地,还是民屯地。”

    高楚向前方一指,向苏素禀告言道:“回禀府君,这北坡一千两百亩乃是民屯地,南坡八百亩则是军屯地,因去年刘武周犯境,乡兵都在cao练,不得空屯田,所以和百姓约定,八百亩地由百姓替我们耕种,之后两边五五分成。”

    苏素闻言点了点头,言道:“作得很好。”

    苏素和高楚沿着田间阡陌又走了一段路,两旁百姓拿着镰刀正满头大汗的收割麦田,一旁还有穿着杂服的乡兵士卒帮忙。

    远处田间还设有火墩子,上有士卒嘹望。

    苏素随意找了一名老农询问,言道:“老汉今年收成如何?”

    这名老农也是见惯世面的人,虽不知苏素就是太原一府的最高长官,但也知道其是一名官吏,当下也是从容回答言道:“这位官长,之前刘武周在此时,纵容突厥人,在此四处打草谷。我们百姓辛辛苦苦种了田,都给喂了马。眼下刘武周这汉jianian一死,今年开春之后。都没见到胡骑,百姓们也都大了胆子,离开了各自的村落讨生活。”

    “你看这里都是上好的田啊,老汉我全家,还有才六岁的娃娃,都来帮忙了,都是托赵王的福,逐了胡骑,今年吃饱肚子。不成问题了。”

    苏素言道:“王上也赵人,怎会不思造福自己乡邻的百姓。”

    苏素十分满意,当下命左右赏了这老农二十文钱。老农也不推辞,哈哈一笑接过钱后,继续下田干活。

    苏素对高楚言道:“百姓性情豪爽,可谓民风淳淳,有如此百姓,将来要大治可谓不难。”

    高楚言道:“那还不是,雁门乃是边郡。一贯物产不丰,百姓贫瘠,要是今年雁门的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太原。上谷两郡的百姓就更不用说了。”

    苏素与高楚从田间走到官道之上,一旁府内的随从早给苏素备好了车。

    苏素对高楚言道:“这一番视察,吾心甚慰。当初刘武周在雁门时,横征暴敛。强征民役,为了献媚突厥人。甚至让突厥人放马农田之内,啃食青苗,弄得三郡百姓民不聊生。魏府君曾经有言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你为官在此,当思造福百姓,否则不要说赵王,就是监察御史也饶不过你。”

    高楚听苏素说监察御史二字,当下微微有点后背发凉。

    李重九自设立官制后,以卢承庆为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之下设御史中丞二人,侍御史四人。

    在侍御史之下,还有监察御史。监察御史官位,正七品自从七品不等,官位虽低,但权限极大。

    监察御史可纠劾百司,辨明冤枉,巡按州县,为朝廷耳目风纪之司。每郡设正七品监察御史一人巡查,各县还有从七品监察御史监督,但凡有官吏不法,皆可直禀御史台,甚至直接向李重九上奏,其中间不必通过中书省。而监察御史任官,也是从不由内外调,也从不由外迁内,入御史台就是一辈子在御史任上滚爬。所以监察御史,可以不必卖任何人的帐。

    高楚听苏素这一番耳提面令,当下抱拳称是。

    于是高楚苏素二人一直驾车前往兵营,兵营设立在雁门关隘口之上,在往北就是娄烦县的桑干镇。

    当初刘武周举事谋反时,陈孝意,王智辨二人率军突袭刘武周,将刘武周包围于桑干镇,但突厥骑兵突然杀至解围。陈孝意,王智辨二人大败。

    后刘武周一直屯兵于桑干镇,雁门县二地,频繁南侵。这一次收服雁门县,高楚就将乡兵主力驻扎在此天险之上,扼守关口。而苏素见雁门关天险,亦是不由感慨。

    护卫骑兵簇拥着苏素车驾来到军营。车驾到辕门之前停下,高楚与苏素步行入营地。

    苏素先去校场,高楚当下下令营内士卒进行cao练。

    苏素见士卒训练有素,十分满意,对高楚言道:“你这乡兵cao练倒是比晋阳城中的武卫军也不逊于多少啊。”

    高楚不无得意地言道:“某这兵马在雁门驻守多年,从刘武周大小数十战,打得可不比武卫军少,不少士卒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

    苏素向高楚问道:“驻扎在雁门关有多少人马?”

    高楚正色言道:“有两千人马,其中马军游击两百,正兵一千五百人,辅军三百。”

    苏素闻言欣然点点头。

    高楚见苏素心情很好,当下借机言道:“启禀府君,我军士卒能骑擅射,马军两百实在太少,硬弓不多,而且劲弩全无,府君,某心知足开弩,踏张弩,床弩弄不来,但好歹臂张弩弄个三五十支应不成话下。”

    听高楚这么说,苏素手点了点高楚,言道:“说的轻巧,索性我将太原府牧守之位给你好了,若你能弄来这些,我无话可说。这一次到地方各县视察,那些县内的官吏就会给我哭穷,你也别给我来这一出。”

    高楚听了当下叫屈起来,言道:“启禀府君,我这不是和你商量吗?乡兵装备太差,与驻扎晋阳城内的武卫军差了不止一截。武卫军中,仅是明光铠就有两千具,还不说两档铠,鱼鳞铠。”

    苏素言道:“武卫军是府军,你乡兵能与武卫军相较吗?兵部早有明令,劲弩,铁甲只有府军才能配备,乡军只许用皮甲,弓箭,至于马军游卒倒是不限,但我看你养这两百马卒都已是不易,哪里来多余的粮饷供给马军。”

    高楚笑了笑,言道:“回禀府君,其余事也就罢了,但马军这事你倒是不用担心,只需你答允一声即可。”

    苏素闻言停下脚步,赵国的四支府军,直属朝廷,尉迟恭虽是驻扎在晋阳,但并没有奉苏素号令,将来要调走,也只是李重九一句话的事情。

    所以太原府内真正也只有乡兵,归属于府内调动。

    高楚若能加强乡兵的实力,对于苏素而言,对于太原府的安危也是有力臂助,更何况刘武周虽死,但余部宋金刚和苑君璋二人仍据娄烦,马邑,对于雁门,太原的北面仍有十分威胁。

    苏素问道:“你怎么弄来马军?”

    高楚压低声音与苏素言道:“娄烦郡的消息,苑君璋在从突厥人拿弄了数百突厥好马,现正在桑干镇老沙河一带放牧,距此不过千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