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诸藩入京 (第2/2页)
与寻常酒差不多,可售价却差地别。 一个论坛卖,一个论瓶卖。 敦化坊内,处处白幡,每一个百姓都自觉地换上素淡的服饰,最好是麻衣。 坊中为长孙皇后自发地祭奠了一场,武候们对此表示纵容。 哭得最情真意切的,当数樊大娘,一把鼻涕一把眼泪。 要不是长孙皇后驾临,她的荷叶鸡哪有这等好买卖? 皇后,好人呐! 樊大娘哭,甄孝甄邦在一旁递明钱入火盆,巫桑在一旁送着纸马、纸人。 哭丧归哭丧,日子还得继续,水泥、兽炭、酒精、信香还得努力生产,坊学还得教学,还得侍候范百里学步。 敦化坊的哭丧,很快传入太极宫立政殿。 为长孙皇后哭丧并不罕见,可敦化坊的哭丧极有代表意义,这是纯民间自发的行为,没有官员及其家眷插手。 魏征挺了挺身子:“民妇念及皇后之德,故为皇后而哭。臣以为,皇后谥号,可为‘德’字。” 皇后的谥号,一般为单字谥,待皇帝驾崩后,才从皇帝的谥号中取一字合上。
本朝例子就有皇帝之母,在高祖登基时,谥号是“穆皇后”,高祖崩后,才从他“太武皇帝”的谥号中取了个“太”字,合谥为“太穆皇后”。 “高祖”是庙号。 李世民微微摇头:“‘德’虽好,不能尽显皇后之盛德,朕以为,‘文’为美无以尚也,‘文德’二字,方能尽显皇后品性。” 文,是谥号中最美好的,李世民怎么肯放弃? 樊大娘哭祭,倒是让“德”字尽得彰显,所以这个字也不能放过。 长孙无忌开口:“臣以为,贴牵” 魏征沉默了一下:“陛下得是。” 长孙皇后的品行,确实加多少美谥都不过分,两个字而已,应该不打紧吧? 魏征却不知道,他湍这一步,是谥号文化的一大步,以后的帝后之类,谥号越来越长,换气没点技术的,能把自己念断气。 河源郡王、吐谷浑乌地也拔勒豆可汗,慕容诺曷钵亲赴长安,为长孙皇后行婿礼、哭丧。 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遣御前大臣吞弥·桑布扎,代行婿礼。 这个真一点错没有,虽然二位公主是宗室女,可被李世民收为女儿之后,长孙皇后就成了她们的嫡母。 吞弥·桑布扎是吐蕃七贤臣之一,更是将羊同文、竺文结合吐蕃语言特色,创造出属于吐蕃自己的文字,从此吐蕃文成为高原的通用文字。 在后世大昭寺法王殿中,松赞干布的塑像旁是两名赞蒙,赞蒙之侧的两位臣子,就有吞弥·桑布扎的塑像,地位可想而知。 连刚刚闹了一场的薛延陀,都遣了真珠毗伽可汗的亲兄弟乙失统特勒前来哀悼。 按突厥制,特勤与特勒其实是一个词,表示为可汗的兄弟子侄,且没有实际权限、领地、兵马那种,李思摩当年的夹毕特勒就是个例子。 高句丽荣留王高建武,遣他侄儿高藏入长安哀悼。 胖乎乎的高藏,与长孙无忌同框,相映成趣。 只不过,高藏这种货色,谁也想不到居然能笑到最后。 或许是因为他的女儿嫁给了钱净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