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新主新风新气象,双雄双城双争先 (第2/2页)
叹。 但现在河南之地,洛阳附近,已乱成一锅粥。 李密,洛阳留守越王杨侗,加上杨广派过来平乱的王世充,三大势力,虽然互有胜负,但暂时维持了一种动态的平衡。 他们在洛阳周围残酷厮杀,互相牵制,却都无力真正西顾。 即使李密曾经派柴孝和经略关中,也一度取得可喜的局面,却因为李密的一次兵败,再加上柴孝和溺水而亡,而偃旗息鼓。 这为李渊留下了至为重要的空间和时间。 天命似乎在等待李渊,让他成为关中的主人。 但他还需要尽人事,为自己争取得更优胜的局面。 面对如日中天,天下万人景仰的蒲山公李密,他需要对李密做出一种低姿态。 因为李密给他写了一封信。 李密当时正处于他一生的顶峰,他火拼翟让,让自己成为瓦岗军唯一的首领,并且在河南之地连战皆捷,中原的各路义军,都已经团结在李密的旗帜之下。 即使大江南北,各路义军也隐隐以李密马首是瞻。 李密自认是天下盟主,大隋的江山,可以唾手而得。 于是,他给李渊写了一封信,一是约他合纵破隋,二是探他的口风,想让他臣服于己。 李密在信中写道,想要和李渊一起做件大事,那就是,杀后主,执代王,改朝换代。
这封书信是及时雨。 因为,李渊既需要面对关中的压力,又必须考虑来自于东都洛阳的威胁。 李渊又一次展示了他过人的政治手腕,他只是回了一封信,就顺势让李密作为替他牵制东都兵马的同盟军。 当然,在名义上,他向李密称臣。 但等到自己稳据关中,羽翼丰满之时,自然世易时移,就会有足够的资本和底气和李密一决雌雄。 于是,他给李密回了一封rou麻的信。 李渊在信中谦恭地写道:“天生蒸民,必有司牧,当今为牧,非子(李密)为谁?老夫年逾知命,愿不及此。欣戴大弟(李密),攀鳞附翼。” 李渊在文字上承认了李密的盟主位,并且,明确表示自己愿意推立他为皇帝。 为了进一步麻痹李密,李渊做足了工夫,他甚至对于自己在李密新朝的地位也做了请求。 李渊在信中写道;“(李渊)复封于唐(太原),斯足荣矣。” 当然,这封信的内容,也可能成为事实,但那有一个前提条件,是李密能成为真正的天下之主。 但李渊的内心,并不认为李密有机会成为新主。 他实际上是利用李密,让他拖住东都洛阳的援兵,从而可以让自己从容西进关中。 所以,当李密的信送到时,李渊喜不自胜地笑着说;“(李)密夸诞不达天命,适所以为吾拒东都之兵,守成皋之险厄,更觅韩(信)彭(越),莫如用(李)密。宜卑词厚推奖,以骄其志,使其不虞于我”。 李渊真正的担心是李密会不顾一切挥军西进,但事实证明,这个担心是多余的。 李密在没有啃下洛阳之前,既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西顾。 李密得到李渊的回信之后,心中大定。 他同样担心李渊南下洛阳,那局势更加就会更加复杂,局面就有失控的可能。 现在看到李渊的推崇,他虽然一样不相信李渊会真正臣服自己,但李渊不南下洛阳,就给自己充足的时间。 一旦河南局势大定,就可以与李渊真正一决雌雄。 于是,他向部下展示李渊的信件说:“唐公见推,天下不足定也。” 李密需要和时间赛跑。 他想看看,真命天子到底是他李密还是属于同宗的李渊,他知道,这一切,取决于洛阳的战局,他的时间和机会不多了。 李渊也打着同样的算盘。 能否尽早进入关中,拿下长安,将决定他对李密的战略优势。 “得入关,据蒲津而屯永丰,阻崤函而临伊洛。东看群贼鹬蚌之势,吾然后为秦人渔父矣。” 李氏当王,天命所归。 试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李渊立于黄河之东,八百里秦川,秋风吹来,已是收获的时节了。 渡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