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洛口仓集兵百万,刘长恭狂妄渡河 (第2/2页)
需要翟让去打头阵,此次战斗,可谓十拿十稳,并且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影响力。 就是翟让想请命做先锋,他也不会应允。 事情正向李密所预料的方向发展,李密亲自率军,长途掩袭,洛口仓守军了无备御。 战斗一开始就结束了。 李密夺得了这个天下第一大粮仓的控制权。 这是一次漂亮的胜利,李密立即利用洛口仓提升自己的影响力,他大开粮仓,让老百姓任意拿取粮食,于是,远近民众,男女老弱,无不如影随形,闻声而来。 这在政治上为李密营造了很好的声誉和声势。 普天之下,对隋王朝心怀二心的人,早就已经蠢蠢欲动,前来投奔李密的各地人才,从者如流。 李密现在有粮、有兵、有声、有势,他已经成为众望所归的最有希望的义军盟主。 但他还需要打一场硬仗,才能让天下的各路义军真正倾心,这是一场迟早都要打的仗。 因为东都洛阳已经派了大军前来和李密决战。 对于这种送上门的肥rou,李密从来不会拒绝,他的机会来了。 东都派出了一支二万五千人的精锐,其实只不过是自认的精锐,银样蜡枪头,表面光鲜而已。
这源于隋朝的兵制。 隋朝实行府兵制,寓兵于农,兵农合一,具备很强的战斗力,即使在唐初,也依然是国家赖以开创和稳定的军事政策。 但这支军队却不相同,完全是临阵招募的。 当李密夺取洛口仓的消息传来时,东都立即想招募一支军队去征讨。 李密的横空出世,让朝野上下,心生麻痹。 他们并不知道李密的厉害,以为张须陀只是轻敌大意才失败,他们只把李密当成普通的因饥饿而做贼的乌合之众,认为这次征战,就象以往,当隋朝大军一临,义军将会不战自溃。 这似乎是一种唾手可得的军功,最适合捞捞资历和镀镀金。 于是,想混混军功的国子三馆学士和贵族子弟,亲戚都踊跃从军,这些军人,虽然没有什么实际的战斗力,但他们的装备却是真正的一流。 这支军队衣服鲜华,器械明亮,旌旗钲鼓等器仗充足而精锐。 装备,毕竟也需要实力,才能装备起来。 但他们却不知道,他们对面的李密,是一只张开血盆大口,将要吞噬他们的巨兽。 当东都的大军浩浩荡荡开出之时,他们和还未投降李密的裴仁基约定,南北夹击李密,但他们永远也等不到裴仁基的军队了。 李密眼光非常犀利,他对于军情人性的把握非常入微,依靠探子传回的消息,他非常清楚地掌握了隋朝派出了二支部队,想合围他的策略。 李密采取一拖一打的对策,准备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攻势先击溃东都的军队,在另一个方面,拖住裴仁基,不让其援救。 这种集中力量,攻其一点的策略,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东都部队先于裴仁基的军队到达洛水,行军总管刘长恭过于轻视李密,认为李密的军队不堪一击,当他们的正规军一出现,李密一定会仓皇逃窜。 于是,他既不等待裴仁基的军队,也没有让士卒吃早饭,反而单独率军过洛水,直击李密。 他想独占这份功劳。 可以想见,狂妄自大的刘长恭在战前的动员会议上,一定是激励他的士卒,等打败了李密再吃早餐。 这种战例,在历史上确实存在过,但肯定不会发生在刘长恭的身上,他的军队,竟然没有吃早饭,就准备开战。 他们再没有机会吃早饭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