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6章 小边我大哥 (第2/3页)
。 万一孩子要回燕京读书,那么她父母近一点也好照顾,所以必须离燕大不远。 一碗鸡汤不冷的距离。 否则吴楚之买房子没任何意义。 其实这个要求,在吴楚之看来,也就框定了买房的范围。 目前这个时间点,也就只有世纪城能够满足这个条件。 毕竟是燕京,销售人员见多识广的,也没有以着装来看碟下菜,面对一身篮球服穿双拖鞋的客人,态度始终很好。 这让本想体会体会里打脸环节的吴楚之,很是郁闷。 简单楼盘介绍后,确定了学区和周边配套,吴楚之直接付了款。 总价120万不到,拿下翠叠园一套套四195.26平米的大平层。 他要跑的地方还多,也懒得浪费时间。 …… 燕京的前门东片区,才是他此行除了给萧玥珈过生以外的重中之重。 这个时间点,正是前门拆迁启动的前期空档时间。 吴楚之此时出手,是最合适的时机。 要是再晚上几个月,就要锁户口了。 对于生活在前门这个片区几十年的老居民们来说,这也是最难熬的时期。 因为拆迁安置的刚兑预期被打破了。 上半年的大栅栏煤市街改造工程、前门东侧路西片区拆迁,是采取的货币补偿。 货币补偿的办法,让他们彻底心慌了起来。 对于他们而言,出了前门,到哪儿安家,就是一个人生重大的问题。 什么人高兴走? 什么人不高兴走? 什么人想走也走不了? 住在草场六条的赵师傅,这一年多一直看着胡同里的变化:有的人高高兴兴地乔迁了,有的人悲伤地搬走了,有的人想搬走也走不了,有的人再怎样也不想离开。 前门胡同里故事的复杂程度,比得上任何一部大部头的。 燕京社科院的报告显示:两个地区共约10万人口。 公房、单位房、私房,各种产权关系纠缠在一起。 历史文化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和现实,发展和保护互相撕扯。 标准租、经租房,种种历史的沉案使问题更为复杂化。 但是,所有复杂的事,在赵师傅的眼里都很简单明了。 高高兴兴搬家走人的,多是在外面有房的、把户口还留在公房里或因历史原因未腾退私房主房产的人,拆的不是他们家的房,还得了补偿款,几乎是白拣了一笔钱。 走得不痛快的,多是在外面没有房的,这些人有住公房的也有住私房的,居住面积小,拆迁那点补偿款不够买新房,有的甚至是想走也走不了。 这当中,还有再怎么也不想走的人。他们在胡同里有祖辈留下的房产和家族的情感,他们不能也不愿丢下自己的家。 租住公房、单位房的和私房主在前门、大栅栏的比例各占30%。 身为私房主的赵师傅看到,租住公房的,在拆迁签字的同时,只要和房管部门签一个合同,就以每平方米135元的价格,从房管部门买到产权,由房屋的使用权人,变成和他一样的产权人,享受和他这样的私房主拆迁补偿待遇,心里有些不平。 大家都一样,一样的补偿款,一样的离开前门的结局,并且他们关心的事也是一样的:胡同外面的房子和高涨的房价。 早上赵师傅出来遛鸟,一边晃着鸟笼一边和街坊议论着房子: “只能上房山,或者燕郊了,那儿4000多一平方米。” “是啊,赶明儿遛弯,一不小心,遛荷北省了。” “呵呵。” 笑声里有一点辛酸。 “买房子还是得下手早!听说没,大栅栏郭春燕那家的事……” 街坊里的八卦总是在流传着。 说有这么一件事,郭春燕和丈夫孩子哥哥嫂子及自己的老母亲在上草场六条6号院租住两间公房。 2003年6月,郭春燕拿着31万的巨额补偿款,带着72岁的母亲,离开了她居住了40多年的大杂院。 她在玉蜓桥附近以每月1500元租了一间2居室安置下母亲,一家人分做两处,母亲、她和她儿子住出租房,因为出租房实在太小,丈夫回自己父母家,然后开始奔波着买房。 当手里捏着的拆迁款和市场的房价比较时,郭春燕傻眼了。 刘家窑72平方米的二手房,39万元。位于广渠门的80平方米的二手房,48万元。 郭春燕从城东到城西,城南到城北,跑了不下几十处房,从6月到10月,再回头看曾经去看过的房子,更傻眼了。 刘家窑72平方米39万元的二手房,已经涨到了47万元;广渠门的80平方米48万元的二手房,涨到了60万元。 郭春燕已经退休,她和丈夫都过了可以申请贷款买房的年龄,孩子还在读书,没有路径去筹措几十万的买房钱。 于是,他们在拆迁中成了无房户。 “谁说不是呢,整个上草场六条胡同大约住了100多户人家,搬走的有50多户。 搬走的住户中,除了原来在外面有房的人家之外,其余的都像郭春燕一样在外面租房住,原因也都是房价太高,买不起房。” 街坊们把这种居无定所的状态叫做“打游飞”。 “老太太都七老八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