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间异闻奇谈_第九章 送瘟神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章 送瘟神 (第2/2页)

反映了城市化的发展趋势。

    所以,嵇山市虽然名义上是地级市,还大山环绕,但绝对不是那种封闭的大山内的穷市,其实际经济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绝对高于某些经济落后的省辖市甚至省会,况且,在“卫星盲区”的地方,封建性也绝对会被剔除。

    这莫名其妙的“送瘟神”到底是几个意思?

    瞎猜也没意义,索性,我拉起妞妞的手,出门看起了究竟。

    随行的还有杨泽超这个主治医师,当然,妞妞的奶奶是少不了的,我一直对妞妞这个奶奶有些怀疑,似乎,这老太太更像是保姆。

    我们收拾妥当刚想出发,门外传来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

    妞妞噌的窜了出去,扒着门缝看起了门外。

    好吧,我承认,我和妞妞一样大时,十分畏惧鞭炮,这小丫头,似乎,格外的胆大,呃,或许,这小丫头长大后,比我的胆子还要大。

    我也扒着门缝看了起来,大门外,几个身着黑衣、脸上抹满黑色涂料的精壮汉子抬着一顶轿子,轿子和电视中古代的接新娘的轿子类似,但不是红的,而是纯黑,轿子旁唢呐手、声鼓手奏着不知名的乐曲,轿子的前边和后边跟着大概二十多身着黑衣、打着黑旗的汉子,队伍走到哪家,哪家就燃放起了鞭炮。

    妞妞的奶奶见我和杨泽超对这“送瘟神”都兴趣盎然,便讲解起来本地“送瘟神”的历史渊源。

    嵇山市的“送瘟神”同全国各地的送瘟神目的是一样的,都为了将疾病和灾祸送走,祈求全家人健康平安,时间是定在每年的中元节,也就是阴历七月十五鬼节,这一天,嵇山市的百姓举行一年一季的送瘟神驱邪仪式,家里无论是男女老少,这一天尽量不要吃黑色的农作物,比如芝麻、黑豆和黑米等等。

    嵇山市的“送瘟神”仪式也是十分讲究的,据传最早始于宋代,一直流传至今。

    每次的送瘟神仪式,条件都是极为苛刻的,首先,人员方面,需要挑选出三十二名精壮的汉子,汉子的年岁不得小于二十,不得大于五十,年龄太小的娃和年岁大的老头因为阳气精血不旺,抵挡不住瘟神的煞气,会要人命,所以对年龄的要求比较苛刻,当然,这是古时的愚昧与无知,用现代的医学解释是,精壮的男人免疫力比较高,对瘟疫的抗性也比较强。

    其次,轿子方面,绝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官轿或花轿,而是专用的瘟轿,瘟轿的材质为槐木,五****木里,以槐为最。瘟轿的设计思路是,比官轿要花哨,比花轿要郑重,所以,尺寸要拿捏到恰到好处,要做到多一分太花哨,少一分太朴素,这也是对瘟神的一种尊敬,当然,八杆八鎏是少不了的,等同于亲王或郡王的待遇,古代的皇帝是十六抬大轿,意喻天子,私自造十六抬大轿是以谋反罪诛九族的,所以享受亲王待遇,当然也是古时皇帝默许的。

    然后是瘟轿内部,以槐木雕刻瘟神禳晏的塑像,塑像下方,盆装盛放着乌鸦血、黑狗血、黑羊血及黑猪血的混合物,混合祭祀血内,还要投放黑色的农作物如芝麻、黑米和黑豆等作物,塑像左手持着黑猪的尾巴,右手提着黑狗的头颅,轿子手在抬轿子时,一定要做到平稳,绝对不能令祭祀的血盆扣撒,是十分不吉利的。

    还有衣着,所有参与送瘟神仪式的汉子,必须身着黑色的汉服,脸上、手腕等裸露的地方要涂抹灶灰,防止晦气上身,送瘟神仪仗队走到哪家,哪家就必须在大门旁燃放爆竹,恭送瘟神的同时,防止晦气窜进门,也是极为讲究的。

    送瘟神仪仗队要走一上午,环绕整个村庄,直至中午十二点,一天当中阳气最盛的时候,才将瘟轿放入瘟船上,点火焚烧,整个送瘟神仪式全部结束。

    在这期间有一点非常重要,环绕村庄的时候,瘟轿与瘟旗不能着地,尤其是瘟轿,一旦着地,瘟神就送不走了,轿夫累了,可以轮班,但瘟轿是绝对不允许着地的。

    我听得啧啧称奇,这嵇山市的“送瘟神”仪式,还别说,真的挺正式的。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