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四章 靖难之变 (第2/2页)
的亲王下手。惠帝支持黄子澄,遂先后废除五位亲王。洪武三十一年七月,削周王。因周王是燕王同母兄弟,而朱允炆怕他与燕王沆瀣一气,于是决定先废周王。时周王次子朱有爋告发父亲谋反,于是派曹国公李景隆以备边之名经过开封,将周王全家押回南京,废为庶人,迁往云南蒙化(今昆明以西、大理以南)。建文元年(1399年)四月,削齐、湘、代三位亲王,废为庶人。湘王不堪受辱,为保名节举家****;齐王被软禁在南京;代王被软禁在封地大同。两个月后,削岷王,废为庶人,徙漳州。由于朝廷削藩激化矛盾,藩王与朝廷开始决裂,秦王和晋王先后病逝,此时实力最强的燕王就成了真正的众藩之首。而朱允炆与朱棣之间的博弈亦逐渐激化。 朱元璋当国时,恐权臣篡权,规定藩王有移文中央索取jianian臣和举兵清君侧的权利,他在《皇明祖训》中说:“朝无正臣,内有jianian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朱棣以此为理由,指齐泰、黄子澄为jianian臣,须加诛讨,并称自己的举动为“靖难”,即靖祸难之意。因此,历史上称这场朱明皇室内部的争夺战争为“靖难之役”。 建文帝是一个很优柔寡断的皇帝,同时也很妇人之仁,在四年博弈中,他有很多次机会灭了朱棣,但他没有,他对部将说我要活叔父,不要死朱棣,也正是因为建文帝的妇人之仁,令朱棣数次死里逃生,最后这位软弱的皇帝才走到了尽头,丢掉了江山。 正史记载,燕军进南京,朱允炆见事不可为,遂在皇宫放火,所以南京城内的皇宫大院起了火。当火势扑灭后发现了几具烧焦了的尸体,据说它们是皇帝、马皇后(于1395年结婚)和他的长子朱文奎(1396年生)的尸体。朱棣入城,执其中一烧焦尸体的手痛苦,“傻小子,何苦如此”,随后六月廿日以天子礼葬之,昭告天下,建文帝已****。 但更多的史书却说,建文帝之死,是一个千古的谜题。 《成祖本纪》说:“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 《太宗实录》云:(在燕兵攻陷京师后,建文帝)“遂阖宫自已焚燃。上望见宫中烟起,急遣中使往救,至已不及,中使出其尸于火中,还白上,上哭曰,果然,若是痴呆耶!” 朱棣登位后在给朝鲜国王的诏书上亦曰:“不期建文为权jianian逼胁,阖宫自己焚燃”(《明实录·太宗实录》。 《补本》记载:“棣遣中使出后尸于火,诡云帝尸,越八日壬申,用学士王景言,备礼葬之。” 《明史·建文皇帝本纪》:“上入宫,忽火发,皇后马氏暴崩,程济奉上变僧服遁去。燕王遂入宫……因指烬中后骨以为上!”。 《明史·恭闵帝》叙述更相当混乱,称:“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或云帝由地道出亡…自后滇、黔、巴、蜀间,相传有帝为僧时往来迹。” 《明史》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在郑和的船队里,还有一部分是锦衣卫,专门负责侦缉。 由此,建文帝的下落,成为中国历史之谜,时隔六百多年,至今仍未完全破解。 看到这里,我的脑袋更迷糊了,这些资料,和这里的秘密有什么关系吗? 我记得很清晰的是,宋清风曾跟我们说过,十二天罡锁魔阵建于明朝末年,战争纷乱,白鹰老道劝村长搬迁,说这里的怨气只能锁,不能疏,一疏方圆百里鸡犬不留,村长磕头求情,说兵荒马乱的,能有个居所那是老祖宗的恩泽,不能说不要就不要了啊!没个安定的居所,只能死得更快点儿而已,所以白鹰道长才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为救整村两百三十二条人的性命才建造的十二天罡锁魔阵! 宋清风和侯斌这两个人,肯定有一个人在说谎!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