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两百六十五章,你先别发誓了 (第6/6页)
老人家刚走,周济民顿时愁眉苦脸了起来。 更先进的飞机技术,想要研发出来,果然不是那么容易啊。 在这个时代,可以说是飞行器大爆炸时代。 短短十年,从一马赫进入三马赫时代,比如老毛子米高扬设计局研制的米格-25战斗机和丑国洛克希德公司研制的sr-71“黑鸟”战略侦察机。 这两款战斗机的飞行速度,都达到了惊人的三马赫,并且高度是三万米的高空。 黑鸟战略侦察机在去年已经完成了首飞,现在已经开始投入生产了,准备在明年开始服役。 正因为有这些黑科技在,周济民至今都还不敢进入老毛子和阿美利加的领空。 至于他之前在海参崴这个地方的经历,那纯粹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再说了,他也很低调的,并没有留下什么痕迹。 然而,两个超级大国的黑科技大爆发,跟他没有任何关系啊。 他一个开挂的人,在两个同样开挂的国家面前,还是比不上啊。 都囔了一句,周济民继续投入研究当中。 六月上旬这天,空间里,他终于完成了隔音材料的问题。 经过实验检测出来的数据,冲压式发动机的声音,彻底被隔绝了。 唯一的问题就是,可能会导致机身重量增加了两吨左右。 但为了能让飞行更有质量保证,周济民还是咬牙安排上了。 风洞实验室里,装上了隔音材料之后的飞机,开始了测试。 坐在驾驶舱里面,周济民感受了一下,终于明白了为毛后世的劳斯来斯会搞这样的静音设计,那完全就是极致的享受啊。 坐在驾驶舱里面,按照两马赫的速度飞行,居然听不到发动机的任何声音,这样的隔音效果,简直炸裂。 只有到速度来到两点五马赫的时候,才会传出一丁点细微的声音。 进入三马赫的速度之后,春天细雨绵绵时的那种清风吹拂的声音,几乎也可以忽略不计吧。 毕竟三马赫这样的速度,能做到这样的极致隔音效果,已经很牛逼了。 继续再提升速度,当达到三点五马赫的时候,驾驶舱的噪音已经非常明显了。 就是明显两人对话时的正常分贝的噪音。 这样的噪音,可以通过带耳塞来进行隔绝,倒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接着才是四马赫的速度,这个是实验室的风洞测试中的极致速度了。 再快,就没有了。 因为冲压式发动机的各项性能已经增加到了极致,无法让发动机的运转效率再提升了。 如果再提升的话,那就需要牺牲燃油效率、发动机零部件等损耗问题了。 就像一辆普通汽车,它最大极限就是一百八十迈,如果再提速,发动机很有可能会罢工,汽车也有可能会解体。 只有换上动力更强劲,各种金属材质更加稳固可靠的跑车,才能继续加速度了。 完成了机上测试,便进入耐力测试阶段了。 需要等飞机运行超过五百个小时之后,再进行查看飞机的内部各种零件、隔音材料等的损耗问题。 一边等待实验数据的时候,周济民也在想一个问题:能不能再做到更加极致完美一些呢? 眼前这架正在风洞实验室测试的飞机,周济民设计它的时候,就已经定死了其飞行速度。 毕竟发动机功率就是这样,除非他再更好更好的发动机材料,再拿出更进一步的冲压设计方案,否则绝无可能。 可这样的话,就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了。 他所考虑的完美,那就是隔音效果问题。 如果机身再增加两吨的自重,有没有可能做到在三马赫是飞行速度时,也是完全静音呢? 当然,前提是在保证飞行速度、机身安全等情况下。 想到这里,他又开始动手了。 然而,随着他的动手,空间仓库里面,金属原材料的存货已经不多了。 估计等他造完一架飞机之后,也剩不了多少材料了。 “唉,看来还是得继续薅羊毛啊!” 其实,他不缺钱,空间里存了几百吨的黄金,还有不少的其他物资,还有美刀、英镑等现金也有几千万呢。 但金属物资这些玩意儿,可不是你想买就能买到的呀。 普通常见的金属,那当然没问题,有钱就行。 问题是,他搞的这些研究,那特喵都不是普通金属啊。 纯铝是易于加工,可制成各种型材、板材,抗腐蚀性能好。 但是,纯铝肯定不行啊。 需要的是铝这玩意儿里面的抗腐蚀性能,然后添加各种合金材料,按照不同的配比,不同的热处理或其他处理办法,才能得到铝合金。 比如锌、锰、市、钍以及少量锆或镉等,这些都是急需的金属材料啊。 例如居里夫人发现的一种白色金属钋,相信很多人根本没听过这种金属。 因为它是人类目前为止已知最稀有的元素之一,在地壳中 量约为100万亿分之一。 这个比例的概念就是将一座城市掘地三尺都不一定能够找到一克这样的金属。 还有很多类似的金属,不是很稀有,就是极难开采,或者直接被限制买卖。 这让周济民如何购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