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满月酒 (第5/6页)
,纯属吃力不讨好!” 此番言论,有理有据,朱文军自己都被说服了。
周济民在一旁,一直没说话。 看到朱文军投递过来的为难表情,不由乐了。 “领导,难道你也觉得这话很有道理吗?” 朱文军不是觉得很有道理,而是他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反驳。 主要是他自己对自动化设备了解不多,所谓的耗能很大,他也不是很懂。 至于说工人下岗,那更是扯犊子。 问题是,他不知道反驳呀。 见识、眼界的问题,这不能怪他。 瞅见朱文军哑口无言的样子,周济民叹了一口气,道: “这位工程师你好,你说的这些都很有道理,但如果按照你这样的说法,内地是不是不用发展了,我们也不用造什么原子弹,不用造什么导弹了,直接坐着等死了呗?” 陈平瞪眼,气呼呼道: “你可别乱扣帽子,我可没这么说,还有你是谁?这里有你说话的份吗?” “不好意思,我忘记自我介绍了,免贵姓周,叫济民,是一个无名小卒。” 一句自我介绍,朱文军等认识周济民的人,都忍不住嘴角抽搐。 只有陈平等不认识周济民的人,搜肠刮肚,但愣是没想明白,周济民到底是谁。 这也不能怪他们,毕竟工程师们嘛,更多的都是交流技术上面的事。 而周济民的名号,都是在之前的轧钢厂时期留下来的,这都过去好几年了,他也不怎么常来这边,所以有些人不认识,没听说过他的名号,也很正常。 再说了,他一个无名小卒的自我介绍,直接让陈平他们没往大人物那边想。 “自动化设备的研究,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困难,技术资料、相关论文等理论基础,我都已经准备好了。” 周济民轻声一笑,接着又道: “提高生产力水平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这是大势所趋,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 “至于你刚才所说的能耗问题、工人下岗等问题,在我看来,这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我们国家地大物博,不正是需要工厂来生产更多的生活物资吗?工人阶级都是具备一定文化水平的人,你觉得国家会让这些工人下岗吗?大把的工厂排队抢着要他们呢.....” 陈平被怼得哑口无言,心里恼火,道: “就算你说的对,那你也不考虑一下实际情况吗?耗能问题本身就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现阶段来说,人力成本比资源成本要低得多....” “还有,就算有了技术资料,设备也不是光靠资料就可以研发出来的,别只会在这里纸上谈兵,实际上啥也不是。” 朱文军听到这里,连忙呵斥道: “陈同志,你好好说话,不要上升到人身攻击。” “站在你面前的这位周济民同志,是国宝级工程师,参与的都是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顶尖科研人才。” “同时,他还是我们红星公司走出去的技术工程师、发明家......” 此番话一出,陈平等人顿时目瞪口呆,指着周济民,满脸不敢置信地看向朱文军,结巴问道: “真的是他?” 看到朱文军笑着点头,接下来的事情反倒是简单多了。 一场误会解除之后,陈平等人也都认真地听周济民讲话。 等后者讲完,陈平他们都佩服地点头,崇拜地赞道: “周同志,刚才是我有眼不识泰山,差点误会了您,真是对不起。” “别这样说,身为科研人员,如果确定自己是对的,那么就要有质疑权威的勇气和坚持到底的毅力。” 周济民笑着罢手,接着说道: “质疑权威是我们做科研的不二法门,如果一直都那么相信权威,只会让我们寸步不前。” “但就算要质疑权威,也要明确、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坚持的道路,是不是正确的,能不能拿出强有力的证据来证明,自己是对的呢?” “这一点同样非常重要。” 朱文军、陈平他们都鼓掌,表示周济民说得太好了。 自动化设备自研实验室正式启动,有朱文军出面,调集陈平等三十多位工程师,按照周济民提供的技术资料,开始进行研发。 后面,陆续还会有其他工程师、七八级工人加入进来,同时,管理层也会陆续加入进来,做好相关的后勤工作。 把这件事落实清楚之后,周济民便准备闪人了。 等自研设备出成果之后,他才来这边把一些工程师给带走,用来帮他搞定部分航空发动机设备的生产工作。 从红星公司离开,他又去了一趟文津街,嗯,这次主要是送请柬,没别的事。 老林对他最近到处跑来跑去、不静下心来搞研究,很有意见。 所以,接过请柬的时候,脸色都很难看,还哼了一声。 周济民并不知道自己哪里又招惹这个老头了,询问之后才明白,老头这是嫌弃自己没有产出呢。 “领导,要不您来?” “放屁,劳资要是会科研的话,还用得着你吗?” “嚯,领导您也知道您不是科研人员呢,既然您是领导,那么我倒是想问问您了,我们国家还有很多人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