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档之1995_第092章:新的一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92章:新的一月 (第2/3页)

可出确认。

    200万台。

    这是1995年度中国录像带市场的大致规模。

    那么,业界普遍认为,未来一年,最迟不超过两年,就算不能完全把录像机挤出市场,中国的VCD销售规模,至少也不会小于这个数字。

    因为VCD的价格优势实在是太明显了,而且,还不只是机器本身的价格优势。

    关键还是内容。

    即使这段时间已经有媒体敏锐地注意到因为江东VCD热销同时带来的VCD盗版碟片泛滥的事情,但,谁都没有太认真。

    这种事,司空见惯啊。

    即使河元这边在最初的一段时间‘促销’之后,让价格回归‘市场’,VCD碟片的价格提升到了5元左右一张,但,相比几十块一盒的录像带,成本优势依旧巨大。

    更别说VCD碟片的内容之丰富,更不是录像带能比拟的。

    这也可以想见。

    录像带的成本太高,于是,一整个生产链条,成本都低不下来,成本过高的结果,无疑就是内容受到限制。

    没有那么多人买,当然也就没有了太多的生产动力。

    相比起来,即使VCD碟片的市场价格只有几块钱,但,成本却够低啊,几毛钱而已。

    十倍级别的差价。

    优势太明显,VCD取代录像带的趋势,也简直不可避免。

    于是,当中国这边的VCD销售数据不断传回美国,斯高柏本就持续上涨的股价,依旧芝麻开花,节节攀高。

    就说4月的第一个交易日,当天收盘,按照从美国传回的上市,斯高柏股价单日再次上涨3.9%,累计市值依旧突破了8亿美元。

    而且,无论是华尔街的各大机构还是一众媒体,都普遍认为,斯高柏的股价还有更高的上涨潜力,10亿才是一个门槛。

    不说之后的10亿,就说当面的8亿多市值,就让水星资本当初拿到的2100万美元投资增加到了8000多万美元,翻了四倍。

    如果水星资本此时将手中的股票卖出,只是按照合约能得到的20%收益分成就超过12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恰好是1亿元左右。

    从最开始运作到现在,短短几个月时间,进账1亿,消息传回国内,再次提升了某个少年作家的热度。

    同样的,一系列因素叠加,不断地刺激着新一期《商海》的销量。

    买一本《商海》,看着江东电子的成功,对于许多人而言,就好像自己也多多少少地参与了这一场商业奇迹一般。

    更别说还能一窥某个少年作家的财富奇迹。

    如果之前媒体说某个少年作家身家已经破亿还有些质疑声音的话,这一次,彻底消失。

    知道水星资本利润如何划分的人并不多,但,某个少年作家的投资,却是越来越多地曝光。

    还说江东电子。

    这家公司的发展势头如此迅猛,即使传闻某个少年作家只占有很少一部分股票,但,把江东电子估值1亿的话,算到对方手中,轻轻松松的,显然又是几千万。

    更别说之前的股票。

    还有再前的期货。

    还有蓬勃发展的桑河酒业。

    等等等等。

    全部算下来,何止1亿?

    新一期《商海》连带的相关热闹中,4月1日这天,同样的家电行业,还发生了另外一场大热闹。

    国内五家电视行业巨头,同时召开发布会,正式启动大规模的降价促销活动。

    第一批五家电视厂商好像约好了一般,对于旗下的彩电产品,统一大幅降价10%到20%,因此使得一些电视产品的价格下调幅度足有上千元之多。

    这件事的最直接结果,就是让国产彩电在各种进口彩电面前,一下子拥有了比之前要明显许多的价格优势。

    不仅如此,五大品牌还同时宣布了一系列加强售后服务的措施。

    这一下,别说进口品牌无法比拟,连很多同行都措手不及。

    究竟发生了什么?

    集体发疯?

    当然不是!

    而且,稍微消息灵通一些的,其实都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兜兜转转的,竟然还是因为某个少年作家。

    不知道什么时候,某个小家伙写了一篇名叫《中国电视行业前景分析》的文章,并且,竟然还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