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87章:套章 (第2/3页)
/br> 这…… 当然不买。 不过,上了车,返回路上,没心没肺的疯女子很快也就不气了,一边打着方向盘,一边把刚刚到手的一册崇祯本《金瓶梅》递给旁边钟离茉莉:“钟离姐,那一章……你给我念一念啊。” 念? 还能这么搞吗? 即使钟离茉莉的性子有些冷淡,听到疯女子的要求,都不免脸色微红,直接摇头:“你找地方自己看吧。” “我识字不多呀,”洪绫理所当然,见钟离茉莉不愿意,又抽回来,递到后面:“加加,你来念。” “啊,这……” 蓝加加接过书本。 她可没有钟离茉莉的底气,人家是硕士呢,更何况,内心里,也想要尽量讨好自家的女老板。 既然这样…… 念就念吧。 翻开,找了找,寻到第二十七回。 再次抬头看了眼前面,见钟离茉莉也没有阻止的意思,蓝加加硬着头皮开口:“词曰:锦帐鸳鸯,绣衾鸾凤。一种风流千种态……” 挺长的一章,前面还没什么,洪绫甚至觉得有些无趣,还念叨取来。 到了后面…… 即使以疯女子的粗线条,还是感觉……太那什么了,太…… 不过,再想到某个少年。 难道小杭喜欢这调调? 故意放慢了车速,等蓝加加念完了,三人才回到湖西路36号,一进门就发现这边更热闹了。 原来是某个少年到了。 昨天被郑戍明找上门,不仅押在甘家小院里当场写了一篇文章,还又欠了1万字。 今天本来打算休息一天的,其他事情……先放着。 却是休息不来。 昨晚在富贵花园6号楼睡下,早上才刚起床,张溢父亲张红声就和汉成机械的柳学林一起上门,说是成功组装起了汉成机械的第一台收割机样机,希望苏杭过去看看。 于是去往商都西郊,父亲也跟着一起过去。 当初商量这个项目时,柳学林就把事情描绘的很简单,说联合收割机无非是三大件的组合,苏杭当时也相信。 不过,倒也没想到,真这么快。 问过才知道,河元机械厂那边,等柳学林这个副厂长一离开,立马上了收割机项目,甚至更快,年前就倒腾出了一台样机,还打算今年夏天就开始出货。 张红声和柳学林对此并没有点评太多,苏杭却能看出,他们明显的不看好。 倒是说起自家。 样机是做出来了,但真正想要推向市场,还是当初说的,最早也是明年。 因为需要大量的现场实验进行调整。 柳学林还仔细说起,国外的收割机为什么那么稳定,除了技术积累和用料扎实之外,很关键一个,就是长期的实验调整。 还说起一件趣事。 中国七十年代开始逐渐开放,其中,中日关系正常化之后,日本的机械厂商,很快就申请了在中国的收割机实验,每年都来,待到获准向中国出口各类型收割机,那边已经掌握了大量的相关数据,产品直接就是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做。 怎么可能不好 当然了,也贵。 市场上,哪怕是二手的国外收割机,价格都是国产的十倍级别。但没办法,人家用起来就是稳定。特别是东北和西北的那些大农场,即使再贵,也还是选择各种进口机器。 不是不支持国产。 人家动辄几万亩几十万亩,你一台机器,十几二十个小时就出一下问题,光修机器了,庄稼怎么办? 要知道,农业是很依赖农时的。 更别说收割效率。 国产的一亩地漏出去几十斤,看着不多,但放大到几万亩几十万亩,那就是几十万斤。 柳学林就说过一个场面。 某些收割机过后,一场雨,地里面密密麻麻地生出一层的麦苗。 因为脱粒效果太差。 之所以说起这个,也是柳学林他们恰好在研发自己的脱谷室。 苏杭在其实距离河元西北不远的汉成机械工厂里待了一个多小时,离开后,又就近去了趟江东电子工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