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077章:风口 (第1/2页)
第195章风口 今年的2月有二十九天,苏杭在商都待了两天,回到河元,时间也来到2月29日,农历的正月十一。 这几天,随着备受瞩目的‘卷土重来’项目江东电子与美国斯高柏签署合作协议,并带来了一系列连锁利好反应,相应的,少年作家‘参商’的消息,也成为国内媒体热议的焦点。 万千打探之下,虽然内容因为钟长林的亲自紧盯没有被泄露,书名还是不可避免的曝光开来。 《大风》。 基本上,所有人的第一反应,都是太普通了。 直到媒体一些解读。 原来是刘邦的《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顿时……这名字,是不是,又太大了? 转眼来到三月的第一天。 《商海》的3月刊,正式上架。 钟长林提前一天晚上给苏杭打电话,300万的销量已经不成问题,400万,难度似乎也不大,因此,这一期《商海》,打算按照500万本进行印刷。 直奔《读者》、《故事会》那些超一线杂志而去。 即使只有一起如此高点,《商海》这本创建才三年多的杂志,也不枉存在一场。 再就是,钟长林又随口一提,本来,对于之前博艺为了这本新书预付苏杭200万的事情,一些人不免异议,还因此向上级部门进行了举报。 现在,《商海》3月刊的预计销量一出,所有人都闭了嘴。 上级部门的领导还专门打电话给钟长林,安抚这位得力干将,好好干,别被杂音印象,争取再创辉煌,巴拉巴拉。 话里话外,不乏让钟长林再开新刊的意思。 两本百万大刊,怎么够啊? 钟长林没有开新刊的意思,倒是说起苏杭年前向他提过的想法,两种新杂志,一个武侠,一个时尚。 武侠还放一边。 关于时尚杂志,现在恰好有个机会。 是省文旅局那边。 文旅局有宣传省内文化旅游的职责,因此,手里一直握着几个刊号,但也一直不温不火。 再然后,恰好,还是拐弯抹角与苏杭有关。 年前被钟鸿迁喊去一个饭局,当时是省文旅局一个处长,名叫乔界,牵线向苏杭发出邀请,之后乔界虽然没能和苏杭有过多交集,倒是与钟长林越发熟络起来。 乔界恰好分管宣传推广这一摊,眼看博艺如此红红火火,最近一次饭局上就主动提了出来。 可以合作啊! 钟长林兴致不高。 毕竟博艺如果想要开新刊,自己就能开班,不需要与文旅局合作。 不过,倒也因此想到了苏杭当初的想法。 苏杭可以试着承包文旅局一个刊号,那什么时尚杂志,如果能做起来,就是钱啊。 而且,这次……也不用太担心担心杂志火了会被人摘果实。 因为钟长林在饭局上还听到了另外一个消息,大致是,关于少年作家与钟鸿迁女儿二三事。 钟长林对此显然不爽,提醒苏杭,自家闺女可是忙前忙后地帮他做那什么实验呢,何况,搞得那药品……传出去,自家闺女没人要,某人可得负责! 苏杭当时就挂了电话。 信号不好,有空再聊。 河元。 穿着一身黑色皮制风衣的时尚姑娘拉着一个行李箱走出车站,眼看说好来接的人还没到,也不急,无视周围人好奇的打量注视,来到车站口的书报亭前,准确拿起一本摆在显眼位置的《商海》,付了钱,站在一旁就开始翻阅。 找到放在杂志靠后位置的《大风》,终于算是见到了庐山真面目。 第一章,章节名称是《风口》。 倒是契合书名,只是不知道具体什么意思,正要继续翻阅,一辆黑色普通桑塔纳停在路边,驾驶座内的姑娘下车招呼:“钟离姐?” 名叫钟离茉莉的时髦女子抬头,精致的鹅蛋脸上显出笑容:“夏兰,你迟到了。” 夏兰倒也不尴尬,还指了指钟离茉莉手中的杂志:“钟离姐,你能想象的,今天事情可多,我们上车吧。” 正说着,夏兰放在车内的大哥大已经响了起来。 坚持着帮钟离茉莉放好行李,夏兰才回到驾驶座上,接起电话:“喂……嗯,没错,我是苏杭的秘书……《燕京时报》……采访的话,我得先问问苏杭,而且,可能需要你们来河元……好的……我中午给们回电,可以留下一个联系方式吗……稍等,我记一下。” 打完了一个电话,夏兰看了眼已经坐到副驾驶上的钟离茉莉,见她再次翻开了那本《商海》,明显沉浸其中,笑了笑,便发动车子。 钟离茉莉的思绪也很快投入到杂志上的某个故事当中。 主人公名叫张弛,36岁,就凭借白手起家的资历在所在城市大名鼎鼎,名下的长弓集团,资产过亿。 剧情开始于一家歌舞厅。 为了扩大长弓集团旗下主营日化产品的规模,张弛正在千方百计筹集资金,主要方案就是抵押或出售长弓集团的非核心业务,其中就包括他与邀请客人一起所在的歌舞厅。 从这家看着就很赚钱其实更赚钱的歌舞厅,张弛为了说服客人给自己支持,引出了一个‘风口’理论。 从1978年说起,张弛侃侃而谈着过往十余年每一个可以让普通人改变命运的机会节点,最后得出一个结论。 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两人所在的歌舞厅,就是张弛踩中的一个风口。 开放之后,在基本物质得到满足之后,人们普遍多了娱乐需求,于是,歌舞厅、台球厅、录像厅等等娱乐场所,如同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 这个国家无数人都从这些看似不怎么入流的生意中掘到了自己的金矿。 再进一步,张弛的理论是,一旦确认风口到了,那就要敢拼敢闯。 甚至孤注一掷。 这一次扩大长弓集团的日化业务,从之前较为基础的洗衣粉、牙膏向较为高端利润也更加丰厚的化妆品领域进发,就是再次认定的又一个风口。 因为人们生活更好了,就会有更高的需求。 张弛的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