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鼎革_第194章 一词夺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94章 一词夺心 (第2/4页)

凤姐忽的想起他那日的霸道行径,弄的人喘不上气儿了都不许歇一歇,狠狠甩他一记白眼。

    贾母恍然大悟,惊叹道:“你这猴头天不怕地不怕,不曾想竟是个怕老婆的!”

    众人顿时哄笑,打趣他们夫妻二人。

    秦可卿很清楚柳湘莲的酒量,现在肯定还没醉,这番举动分明是故意逗老太太玩儿。

    他倒是得了乐子,却把自己给带累了!于是嗔道:“喝多了你便睡去!撒什么酒疯!”

    “一会儿便去睡。”

    柳湘莲笑着应了声,接着便堂而皇之对贾母说道:“老太太这话可不对,怕老婆怎么了?谁叫孙儿的老婆人美心又善、聪明又讲理儿呢?孙儿怎敢不听她的!”

    秦可卿原本心存恼怒,忽被夫君当众夸赞,心如灌蜜,佯怒嗔道:“又混说!老祖宗面前也不知收敛!闹的我像不能容人的妒妇一般!”

    众人趁机取笑柳湘莲,薛姨妈却挺身而出打圆场:“二郎夫妻恩爱,妻妾和睦,实属难得,都是老太太福泽深厚,连带着外孙也能受享几分。”

    凤姐正对柳二郎生气,见薛姨妈出头帮腔,冷哼一声,呵呵笑怼:“姑妈倒会做好人!这还没怎么着呢,就护上‘姑爷’了!”

    ‘姑爷’二字咬的特别重,薛姨妈老脸发烫。众人见之,也不禁笑了。

    薛姨妈的确存了几分和柳二郎攀亲戚之意,可这小妾义母算什么丈母娘?根本不值得当人面儿提。心下对凤姐不满,狠狠瞪她——主意是你出的,这会儿子又来和我说嘴!闹呢!

    柳湘莲倒觉得‘姑爷’二字也不能算错,只是说的早了些,微笑颔首,对薛姨妈道:“平儿家中无人,能被薛伯母收为义女是她的福气。现今文龙在扬州cao办广和楼分号,家中如有什么事,可随时派人来吩咐一声。宝meimei居家无聊,也可常来家里寻她可卿jiejie说话儿。”

    难得见柳二郎如此和颜悦色,语出至诚,薛姨妈顿觉收平儿为义女的决定十分明智,投资回报太快太大了,笑得合不拢嘴。想回说几句好话,可一想儿子在扬州并不是cao持生意,而是和花魁娘子厮混,又黯然萧索起来。

    “二郎啊,我这当妈的说话越来越不管用,你若方便就告那逆子一声,他妈他妹都在京呢!他要是还想要这个家,就早日给我回来!”薛姨妈拜托道。

    柳湘莲含笑道:“伯母错怪文龙了,淮扬地面儿,如今谁不知扬州城中有座广和楼,广和楼里有位‘义救花魁薛文龙’?这不比当年在金陵时什么‘薛霸王’‘呆霸王’的诨号听着好多了?”

    薛蟠老底儿被当众揭开,旁人原知之不多,大感兴趣,起了八卦之心,露出好奇之色。

    薛姨妈听了儿子的“丰功伟绩”,脸上挂不住,实在臊的慌,却不知如何驳斥。

    众姐妹原在远处玩耍,瞧见柳哥哥来了早不约而同围拢过来,只是一直插不上口说话儿,只能安静听着,薛宝钗亦在其中。

    柳二郎如此不厚道,宝钗心中暗恼,忽生一计,张口便问:“二郎,你知我哥哥的诨号,那知不知自己的诨号?”

    她说的煞有介事,众人忙追问是何诨号。

    柳湘莲心下警惕,宝钗平时看着大度,一旦恼了也是牙尖嘴利不饶人的,关键是每每能怼得人无话可说!于是忙给她使眼色劝阻,毕竟可卿也在呢,宝meimei你可别乱来呀。

    宝钗却不理他,装作没瞧见,脸上带着优雅笑容,对众人说道:“前儿收到哥哥从扬州来的信,信里说,柳二郎人走了,也把好多花魁娘子的心给带走了,遂得了个‘一词夺心柳二郎’的雅称。”

    “这话儿怎么说?心怎么能带走?莫不是他胡乱招惹女孩子?”

    众人好奇,贾母也发问,总不至于在扬州欠了风流债吧?也没听说他喜欢在外眠花宿柳啊——看的上的都招进家里了!

    宝钗玉容含笑,缓缓诉说缘由:“老太太有所不知,我哥哥救助花魁娘子的主意本就是二郎出的,故而她们深为感念二郎恩德。后来筹建广和楼,她们又叹服二郎才华过人。待到临行那日,二郎以一首木兰词作别,引的众花魁倾心膜拜,传颂不止。有的花魁还为此生了心魔,天天盼着柳二郎再临扬州,以解相思之苦。这便是所谓的‘一词夺心’了!”

    她故意当着秦可卿的面儿,笑吟吟问道:“二郎,你说这‘一词夺心’是不是比‘义救花魁’的名号响亮有趣多了?”

    秦可卿娇润玉容上始终泛着明媚笑容,柳湘莲却敏感的察觉到有寒气积聚。

    他并不曾听过什么“一词夺心”的名号,很怀疑是宝钗根据薛蟠的信杜撰出来的,忙摆手说道:“宝meimei此言差矣,文龙的话能信么?一首词罢了,哪儿能夺人心呢!”

    众人也觉有理,好奇追问到底是何词。

    宝钗智珠在握,也不推辞,当场将那首“人生若只如初见”朗诵一遍,语音清脆,更难得对情感的精准把握,令听者深受感染。

    闺阁少女未经世事坎坷,不知人情萧索,只觉此词唯美缠绵。

    而一众文学素养不低的中老年妇女刹那间神魂一荡,深深被触动心肠——“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自己这辈子的经历不正是如此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