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313始末 (第1/2页)
红姑很想驳斥黄蓁是杞人忧天想多了?但是黄蓁眼里的坚定击溃了她,没什么胃口的将手里点心放下了,一口气憋闷在胸腔里上不去下不来,恨得只想骂人。 黄蓁悲哀的想着,这就是大多数宋人的心理?总觉得蒙古人为蛮夷之邦,疥癣之疾,纵是蛮横骁勇也不过是一城一地得失?根本不配将宋人的江山取而代之? 当年的金国完颜部那样的嚣张,也不过在攻取了东京之后,烧杀掠夺一番见金银珠宝打包带走,顺手掠走了徽宗,钦宗二帝后撤回了北地。 蛮横如完颜部都不敢染指我汉家江山?而是为了更方便掠夺,也只是匆匆建立了傀儡政权大楚,立了北宋太宰张邦昌为帝。 只可惜在北宋军民的一致反对声中,这张荒唐闹剧只维持了一个月,便匆匆谢幕,后人将那一段闹剧称之为张楚伪朝。 这也是北宋和南宋,在交替之间发生的重要事件之一,所以大多数的世人,也皆是以为蒙古人的强攻掠略只为搜刮民脂民膏?根本没打算治理汉人的江山? 可黄蓁知道,蒙古大汗窝阔台的野心是天下,可自己总不能向世人宣称,自己比别人多活了一世?世人会以为自己疯魔了。 黄蓁向暖阁的方向看了一眼,两个孩子正在熟睡着,为母则刚,自己势必要为孩子们置一处退路,这是通过自己努力就能办得到的? 至于赵氏江山?黄蓁有着最清醒的认知,不认为比别人多活了一世,就能螳臂当车,自己小胳膊小腿的,要逞能也是要看实力的? 于是黄蓁说道:“姑姑回去也好,如今我身子也好利索了,雀儿的事情也该有个结论,您与我说说?汤驷那个混账到底做了什么?让雀儿这样伤心。” “您是怎么知道的?红姑惊诧的问道?正好阿婆进来了。” 黄蓁一笑招呼道:“阿婆也坐下来听听,您甭管我是怎么知道的?您就没什么要说与我听吗?到底雀儿和汤驷是怎么回事?” 阿婆一惊看向红姑目含责备? 红姑也不解释悻悻然地说道:“瞒着您也是雀儿的主意,这丫头您到底没有白疼她,知道心疼您有身孕不能劳神?便死死瞒住了消息,还不许我们泄露出去给你知道?” 阿婆听了连连点头确认红姑所说非虚?还劝道:“您如今的身子才见好,可伤神不得?饶是为了雀儿的事情伤了身子,让两个哥儿怎么办?让姑爷知道了怎么想您?” 以往红姑最是不喜的就是,阿婆的婆婆mama一副慈悲心肠?如今听阿婆这话说得明白,便也赞成说道:“本想等您平安生下哥儿后在告诉您,谁知您生产时遭遇了艰难,就一拖再拖下来,属下好奇的是?您既然知道了,怎么还能这样沉得住气?” 黄蓁苦笑一下说道:“我再沉不住气又能如何?自己还三灾八难地躺着动弹不得?你们也为了我的身子cao劳的心力憔悴,我既没有精力过问雀儿的事情?总不能又辜负了你们的好意? 索性想着有你们看护着雀儿,与我相比,性命之忧是不会有的?两害相权取其轻,我还是先保住命再说,说吧?到底怎么了?您也与我个明白?” 阿婆听了欣慰地连连点头,说道:“就是姑娘这话?您能这样想就对了。” 红姑叹了口气说道:“老掉牙的俗套故事,说了都嫌污了我的口舌?汤驷长嫂的嫡亲meimei小林氏,抱着孩子找上了汤家,说自己怀里的孩子是汤驷的骨rou,汤家人瞒着雀儿就将小林氏接进了林家,等雀儿知道了,汤驷儿子都抱上了。” 黄蓁听了腾地站了起来?失声问道:“您说什么?” 见黄蓁脸上都失了颜色,红姑忙扶着黄蓁坐下,嗔道:“瞧瞧您?怎么这样沉不住气呢?还不如雀儿有定力呢?” “真是汤驷这混账负了雀儿?汤家是怎么说的?” 红姑安抚住黄蓁扶着她坐下后,才说道:“负不负的到不好说?可如今汤驷自己也说不清楚了? 听说汤驷和小林氏自幼就是青梅竹马,两家曾经动过亲上加亲的念头?后来汤驷和雀儿定了亲后,两家才按下这事不提的?” 黄蓁忽地想起雀儿三日回门时,对自己抱怨过的话,说汤驷的长嫂对她莫名的言语挑剔,自己还安慰雀儿说,日后又不在一处过日子,礼让些无妨,果然没有无缘无故的刁难? 后悔雀儿定亲之前没有仔细打探?因为是汤驷是汤家人,还有汤北臣的缘故就想当然以为是知根知底,黄蓁的心沉了下来,沉着脸问道:“那汤驷是怎么说的?” 红姑讥诮地说道:“雀儿开始是瞒着我的?直到她搬回了官衙街住,钱嫂子过来与我说的,我听说了就亲自找汤驷去问?可汤驷只管说是他酒后无德,其余细节一概不提? 难不成我还扒着他细问去?汤驷反倒求着我去劝雀儿饶过他这一回,说他再也不沾酒了,还说让雀儿看在父母的份上,允许他先纳了小林氏过门? 日后每年给小林氏些银子度日就是,别的多一句也是没有的? 此事一出,小林氏便被汤家的长媳接进了门,如今孩子已过了半岁,还是个大胖小子,汤家自然不舍骨rou流落在外面?只说养在汤家父母跟前。” 阿婆接着说道:“汤家大嫂还威胁汤家人,若是不让她meimei进门?她就带着孩子回娘家去,您想想,雀儿只一个人,对得上汤家所有的人,如何能成?” 黄蓁听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